海风卷着报纸哗啦作响,陈九盯着头版蒲安臣的画像。
这位前美国驻华公使戴着清朝顶戴,胸前却挂着普鲁士勋章。
画像旁的小字写着:“.........促成《蒲安臣条约》,清国首次承认海外移民权益…赴美华人移民享公民权利….”
“屁!”昌叔识字不多,但是也看懂了个大概。
他狠狠地朝地上啐了口浓痰,仍旧为那个“平等互惠”的标题生气。
这位老兵的胸中顿时燃起一股怒火。咸丰十年,那些被当成猪仔卖往秘鲁的同胞,他亲眼看着。那些戴着同样顶戴的清国官员,在卖身契上盖印时,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更不要提后来他和梁伯打探到的,那三万太平军俘虏是如何被成批贩卖到海外……一幕幕场景,直叫人咬碎了牙!
“都是一群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鬼!”他低声咒骂。
陈九也觉得无比荒谬。
这些鬼佬,一边在街上肆意凌辱他的同胞,一边却又为戴着大清顶戴的白人使者欢呼喝彩。
他完全无法理解这些鬼佬的脑子究竟是怎么长的。
“九爷快睇!”
黄阿贵突然指着中文报纸的内页惊呼。
在一个巴掌大小的版面里,藏着一则广告:
“兹因金山大埠要务,宁阳、阳和、三邑等六大会馆联衔,特招精壮男丁五十名。凡年廿五至四十岁之间,体魄强健,无咳喘宿疾,能负百斤日行廿里者,皆可应募。日供三膳,夜宿通铺,月俸十五美元,逢朔望另发犒赏。不拘籍贯…..”
陈九看得仔细,一行行挨着看过去,最后落在“体魄强健”四个字上。
“日供三膳……”
黄阿贵念到一半,声音戛然而止,嘴里一阵发苦。
自己走投无路时,应募的也是这般光鲜的许诺。可结果,三十个苦力分食的“三膳”,不过是中午那桶只漂着几片烂菜叶的咸鱼粥。
昌叔走在最前面,听了之后只顾着冷笑,“十五美元月俸?够买副薄皮棺材!”
“这是要招兵买马了。”
海风掀起报纸边角,露出陈九冷硬如刀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