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皇帝的下马威,王振等人成叛国贼了?

皇帝的指令,

以最快的速度从皇城传达到了各大核心部门。

中书省内。

灯火通明。

以房玄龄为首的臣子们,连夜召集了数十名最顶尖的文人墨客、起居郎、着作郎。

他们不再是记录历史的史官。

而是创造“历史”的工匠。

一篇篇措辞严厉、文采斐然的檄文被迅速草拟出来。

文章将王振一行人定性为卖主求荣、背弃家国的无耻叛徒。

将他们口中的黔州描绘成一个被李承乾用铁血手段统治的人间地狱。

文中“杜撰”了无数“从黔州逃回”的百姓血泪控诉。

讲述着那里如何赋税沉重、民不聊生。

所谓的“平等”不过是将所有人都变成奴隶的谎言。

门下省则迅速审阅这些文稿。

用最快的速度盖上印章,

使其成为大唐官方认证的“事实”。

与此同时,

御史台的御史们,大理寺的法官们,也纷纷上书。

从律法和道德的层面,

对王振等人的“叛国罪”进行深刻剖析。

要求予以最严厉的惩处,以儆效尤。

这些官方的文书,

通过邸报的形式,火速发往全国各州各府。

李世民的命令不止于此。

他还动用了皇权能够调动的全部力量,让各地的官府、乡间的宿儒、有名望的乡绅,都行动起来。

他们或是在人流密集的街市口宣讲。

或是在乡间的私塾里教导。

众口一词地将朝廷的定性,传播到每一个角落。

甚至,

连长安城内最着名的几个勾栏瓦舍。

都在极短的时间内,

编排出了全新的歌谣与评书。

故事的主角,

无一例外,都是那个名为王振的“大骗子”、“卖国贼”。

他如何巧舌如簧。

如何被黔州逆贼用金钱美色收买,如何编造谎言欺骗世人......

故事编得有鼻子有眼,极具煽动性。

一张由上而下,

覆盖整个大唐,特别是关中地区的舆论天罗地网,被迅速织就。

李世民成功了。

在国家机器全力开动之下,这场舆论战几乎呈现出一面倒的态势。

王振一行人沿途播撒下的那些关于“黔州梦”的星星之火,尚未形成燎原之势。

便被这盆由皇权倾倒而下的冷水,浇得七零八落。

百姓是淳朴的,也是盲从的。

当高高在上的朝廷。

与他们身边信赖的乡绅宿儒,都说着同样的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