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风烈说完后便盯着底下的一众大臣。
底下的文武百官听后,也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他们这个时候不能随意表态,此时若是支持谁的话,那就是站队的问题。
楚怀谨听到楚风烈的话后,目光看向户部尚书楚文渊,并冲他点了点头。
楚文渊见状,心中无奈,不过还是站出来说道:“陛下,臣觉得靖安王殿下去为好。
虽说灾民之事并非小事,靖安王殿下去的话足矣,既能彰显陛下和朝廷的心意,又能辖制地方官员尽心办事,至于太孙殿下,虽说更能彰显陛下的爱民之心。
但若是将来再有百姓受灾,朝廷再派遣钦差的话规格就不能太低了,因此臣以为还是靖安王殿下去比较合适。”
楚怀瑜听后心中再次火起,便准备出言反驳。只是一时间他不知道该如何反驳,于是将目光看向王允。
王允见状,只能出列道:“陛下,臣觉得楚尚书所言差矣,臣以为还是太孙殿下去比较合适。
此次受灾是陛下登基以来的第一次灾情,理应受到重视,太孙殿下去的话更能体现陛下的仁慈和爱民之心。
至于楚尚书说以后受灾的问题,一来那是以后的事情。
二来若是这次赈灾得力的话,百姓们自然会信任朝廷,各地官员也能知晓陛下和朝廷对百姓的重视。
即使随便派一个钦差去,各地官员也会尽心尽力为朝廷办事,百姓一样也会对陛下和朝廷感恩的。”
王允说完后,工部尚书魏鑫英出列道:“陛下,臣认为王允王尚书说的有理,臣附议。”
随后又有几名吏部和工部的官员站出来附议道。
楚风烈听后并没有立即表态,而是微笑着继续看着底下的众臣。
这时礼部尚书李宏远站出来道:“陛下,臣以为不妥,臣认为楚文渊楚尚书说的对,此事靖安王殿下去足矣。
毕竟若是太孙殿下去的话,从礼制上来讲有些过了,而且历朝历代也没有太孙亲自去赈灾的情况。”
李宏远说完后,立即有几名官员站出来附和。
楚风烈听后哈哈一笑道:“嗯,几位爱卿说的都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