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州岛总指挥部内,得知此事的最高指挥官勃然大怒,当即将该管控区负责的少校指挥官一撸到底。
然而,怒火平息后,摆在面前的局面依然令他无比头疼。
因为这种“内部滋生”的丧尸事件,在各个管控区都有发生,只是程度轻重不同。
总指挥盯着地图上的倒计时盘算着,如果不能在两周内,按照最高指示完成对琼州岛主要区域的全面有效管控,他的军旅生涯恐怕也就到此为止了。
而此时,时间已经过去了四天。
这种防不胜防、如同定时炸弹般突然出现的丧尸,成了所有前线指挥官最棘手的难题。
转机,来自一份被层层递交,最终送到总指挥案头的报告。
报告撰写人是一名最基层的派出所民警。
正是这份报告,让焦头烂额的总指挥眼前一亮。
这位心思缜密的民警在报告中详细指出:
经过对多起突发丧尸事件的复盘,他发现这些丧尸在出现前,往往是以两三人为一组的小团体行动,并且都是在人员密集区域,主动采取某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后,才迅速丧尸化。
这绝非偶然!
这分明是有组织、有预谋的自杀式丧尸袭击!
更关键的是,民警通过交叉比对海量琐碎的信息后发现,这些实施自杀袭击的人员,身份高度相似:
要么是近期入境的外籍人员,要么是近三个月内有出国记录的本国公民。
这个发现极其耐人寻味。
民警据此向上级建议,立即在已控制的区域内实施最高级别的静态管控,所有居民非紧急情况严禁外出,由士兵把守所有路口、小区出入口。
同时,动用一切力量,全面排查近六个月内所有入境人员,并进行集中隔离管控。
总指挥如获至宝,立刻召集参谋班子,以此建议为核心,稍作完善后,便作为最高指令迅速下发至全岛所有管控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大排查开始了。
依靠各地居委会的基层力量、海关的出入境数据,以及全岛公务人员的全力以赴,经过两天两夜不眠不休的奋战,一份包含三万多名符合特征人员的详细名单被整理出来,并迅速分发到各个管控区。
这些被名单锁定的人员,被迅速、强制性地集中安置到由空置大学宿舍等场所改造的隔离区内,实施严密的统一看管。
在此期间,果然发生了多起试图逃跑和激烈的反抗事件。
多数人员在抓捕过程中被当场击毙,少数被制服的,也几乎都在被捕的瞬间选择了自尽,手段决绝。
幸运女神在一次抓捕行动中终于眷顾。
在制服一名中东籍嫌疑人时,他敏锐地发现对方企图咬碎什么东西,眼疾手快地强行撬开其嘴巴,最终从其后槽牙的凹槽里,抠出了一枚用特殊材料包裹的微小胶囊。
而这名抓捕人员正是之前发现问题所在并且上报的那个民警。
经过紧急审讯,这个中东人还是扛不住“大数据记忆恢复法”,心理防线最终崩溃,断断续续地吐露了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