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预制菜行业标准

“淬火”工程的烈焰,在“何记”内部熊熊燃烧。研发中心里,墩子师傅带着年轻技术员们日夜不休地反复调试,追求着那毫厘之间的“锅气”与“魂儿”;“敏捷作战室”内,何晓率领的年轻团队与经验丰富的老臣们激烈碰撞,决策链条被压缩到极致;“家宴工坊”的试点门店外,预约的顾客排起了长龙。一切似乎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内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

然而,外部的压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变本加厉,如同不断加压的熔炉,考验着“何记”的极限。

“食鲜道”的舆论抹黑战,经过欧阳文山团队昼夜不停的反制与澄清,虽未形成致命打击,却如同附骨之疽,持续消耗着“何记”的公关资源和品牌美誉度。更棘手的是,对方改变了策略,不再全面攻击,而是集中火力,精准打击“何记”的核心卖点——“高端食材”和“手工匠心”。

几家被“食鲜道”资本渗透的所谓“独立测评”机构,突然发布了一系列对比评测报告。报告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和看似客观的数据,质疑“何记味典”高端线产品所宣称的“顶级金华火腿”、“野生菌菇”等食材的真实性和含量,暗示其有“虚假宣传”和“价格虚高”之嫌。同时,一些短视频博主开始“揭秘”餐饮行业中央厨房的“工业化内幕”,虽未点名,但画面和话术刻意引导观众将“标准化生产”与“失去灵魂”、“科技狠活”划等号,影射“何记”的“手工匠心”只是营销噱头。

这一招极其阴毒,直接动摇了“何记”价值的根基。一时间,客服热线被打爆,电商平台涌入了大量质疑的留言。

“爸!他们这是要挖我们的祖坟!”何晓在电话里声音沙哑,带着压抑不住的愤怒和疲惫,“我们用的火腿都是真金白银从正规渠道采购的,有完整的溯源凭证!可普通消费者谁去看那些?他们只相信那些看似‘科学’的测评报告!”

与此同时,张律师带来了更坏的消息:那份备受关注的《预制菜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已完成意见征集,即将进入最终审议。据可靠情报,在北方势力的强力推动下,最终版本不仅保留了那些极其严苛的条款,甚至在某些指标上进一步加码,明显是针对“何记”这类注重品质、成本较高的企业。一旦通过,“何记味典”超过70%的产品将面临要么巨资改造生产线、要么被迫下架的绝境。

“柱子,这是绝杀令啊!”张律师面色惨白,“标准审议会的专家组名单已经出来,里面好几个都是‘食鲜道’那个阵营的所谓‘权威’!我们提交的反对意见,恐怕石沉大海了!”

内忧外患,泰山压顶!“何记”仿佛被逼到了悬崖边缘,四面楚歌。

深夜,“何记”顶层战略室内灯火通明,核心层齐聚,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何晓双眼布满血丝,欧阳文山不停揉着太阳穴,连一向沉稳的墩子师傅也眉头紧锁。所有人都看着坐在主位,沉默不语的何雨柱。

何雨柱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单调而沉重的“笃、笃”声。他的目光扫过墙上巨大的电子屏幕,上面实时显示着负面舆情的蔓延趋势、竞争对手的促销动态以及那份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的标准草案摘要。压力如同实质般挤压着空气。

良久,何雨柱缓缓抬起头,眼中没有众人预想中的慌乱或愤怒,反而是一种近乎冷酷的平静,以及在那平静之下,熊熊燃烧的决绝火焰。

“都怕了?”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怕就对了。怕,说明我们知道对手在哪,知道刀架在脖子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