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风雨如磐

“慌什么!”他猛地转身,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瞬间镇住了慌乱的场面,“天还没塌下来!他们断我们的货,我们就找不到别的货了吗?‘何记’的味道,是靠人做出来的,不是靠哪一家供应商施舍的!”

他立刻展现出惊人的应变能力和行业积累:

1. 启动备用供应链:他亲自拨打电话,动用了深耕行业几十年积累下的人脉资源。一个电话打给浙江一位相熟多年的、规模不大但品质极佳的火腿作坊老师傅,以诚心和更高的价格,争取到了紧急供货;另一个电话联系到澳门一家有百年历史的虾酱作坊,探讨用古法虾酱替代部分发酵酱料基底的可能;同时,让采购团队立刻飞往福建、海南等地,寻找替代的海鲜供应商。虽然成本大幅上升,但至少保证了核心菜品不断供。

2. 技术自力更生:对于中断的发酵技术合作,何雨柱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自主研发!他将“何记味典”的研发团队与后厨的老师傅们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临时的“技术攻关小组”,由他亲自带队,尝试根据已有的数据和小样,反向推导和优化发酵工艺。过程艰难且充满不确定性,但这关乎“何记”未来的命脉,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

3. 菜单灵活调整:他要求后厨团队,暂时下架受影响的菜品,同时加速研发一批不依赖被狙击食材的新菜式,利用当季本地优质食材,推出“时令特选菜单”,并向客人坦诚说明情况,争取理解。何雨柱甚至亲自站到前厅,向熟客解释,承诺尽快恢复经典菜品,其诚恳的态度反而赢得了客人的尊重和支持。

4. 舆论正面引导:欧阳文山则配合行动,在媒体上适度披露“何记”遭遇供应链困难但积极应对的消息,着重宣传其不妥协、自力更生的态度,将危机转化为展现品牌韧性的机会。

何雨柱的沉着应对,暂时稳住了阵脚。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备用供应链成本高昂且不稳定,自主研发前路漫漫,PAUC的资本触角不知还会伸向何处。巨大的压力,让何雨柱 visibly 消瘦下去,鬓角的白发也多了许多。

小主,

一天深夜,何雨柱独自在空无一人的后厨,对着灶台发呆。连续多日的奔波劳心,让他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疲惫。这时,娄晓娥悄悄走了进来,手里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鸡丝粥。

“柱子,趁热吃点吧。”娄晓娥心疼地看着丈夫,“别硬撑了,要不……我们想想别的办法?哪怕暂时退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