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薪火(上)

墩子师傅突发重病,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沉浸在扩张喜悦中的何雨柱。看着ICU里浑身插满管子的老兄弟,听着医生“不能再劳累”的宣判,何雨柱心中除了悲痛和自责,更涌起一股强烈的危机感。“何记”的后厨,乃至整个“何记”的传承,太过依赖像墩子师傅这样的核心老师傅了。一旦他们倒下,就可能面临青黄不接的断层风险。这种依赖,在PAUC这样的资本巨鳄眼中,或许正是最脆弱的命门。

危机,也是转机。何雨柱下定决心,必须加速推进“何记”内部的人才梯队建设和技艺传承体系改革,将个人的手艺,转化为可传承、可复制的系统能力。这不仅是应对当前危机的权宜之计,更是“何记”能否基业长青的根本大计。

他首先做的是稳定军心,明确方向。在墩子师傅病情稳定转入普通病房后,何雨柱在上海店召开了一次全体后厨人员会议。他没有回避问题,坦诚地讲述了墩子师傅的病情和医生的嘱咐,也直言不讳地指出了“何记”在传承上潜在的隐患。

“墩子师傅暂时不能掌勺了,但‘何记’的灶火不能熄,味道不能变!”何雨柱目光扫过一张张或担忧或迷茫的脸,声音沉稳有力,“这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是咱们大家的事,是‘何记’这个招牌能不能传下去的事!从今天起,咱们不能只靠老师傅,每个人都要站出来,都要成为顶梁柱!”

他宣布了几项立即执行的措施:

1. 成立临时技术核心小组:由几位资历最老、技术最全面的老师傅(如擅长烧腊的陈伯徒弟、精通点心的高师傅)牵头,何雨柱亲自参与,共同负责招牌菜的品控和新菜研发,确保标准不降。

2. 启动“师徒结对”加速计划:要求每位老师傅必须明确带教1-2名有潜力的年轻徒弟,制定详细的阶段性培养目标,并将带教成果与绩效考核挂钩。

3. 何雨柱亲自带班示范:他宣布,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他将每天至少有半天时间扎根后厨,不仅亲自操作关键菜品,更重要的是一对一指导年轻厨师,讲解技术要点和心得。

说干就干。第二天开始,何雨柱便雷打不动地出现在上海店的后厨。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老板,而是挽起袖子、系上围裙的“何师傅”。从最基本的刀工开始,如何切出均匀的姜丝、蒜片,到复杂的火候掌控,如何判断油温、如何把握爆炒的瞬间,他都不厌其烦地示范、讲解、纠正。

“阿强,你这肉丝切得还是太粗,下锅受热不均,口感就柴了。看我的手腕,要稳,力度要匀……”

“小李,炒这个芥兰,油温要高,动作要快,听到‘刺啦’一声就要准备起锅,不然菜就老了,颜色也不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