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瞒着父亲,悄悄开始市场调研,联系食品加工厂,甚至初步构思了几个产品配方(基于他对“何记”菜品的理解,但未经后厨验证)。他打算做出一个成熟方案后,再给父亲一个“惊喜”,证明自己的商业眼光。
但他低估了后厨老师傅们对“何记”味道的守护之心。一次,他私下向墩子师傅打听某道招牌菜的酱料配比,说是“研究用”,引起了墩子师傅的警觉。墩子师傅找了个机会,委婉地向何雨柱提起了这件事。
“老板,晓少爷最近老问酱料的事儿,还打听保鲜技术……我觉着,他是不是想搞点……厂子里做的那种瓶装货?”墩子师傅话语里带着担忧,“那玩意儿,能做出咱店里的味道吗?可别坏了‘何记’的名声啊。”
何雨柱一听,心里“咯噔”一下。他立刻明白了儿子的打算。这确实是一个有潜力的方向,但如果操作不当,品质失控,对“何记”品牌的伤害将是毁灭性的。他想找儿子谈谈,但又觉得直接阻止可能会激化矛盾。
就在他思考如何引导儿子时,一个意外的机会出现了。欧阳文山带来消息,内地一个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正在举办一个大型的“中华老字号与创新品牌博览会”,旨在促进传统品牌的现代化转型。主办方听说了“何记”的独特模式,发来了邀请函,希望“何记”能参展,并参加一个关于“老字号如何拥抱新消费”的论坛。
“柱子,这是个好机会啊!”欧阳文山说,“不仅能让‘何记’品牌进入内地视野,论坛本身也能引发很多思考。或许,可以带晓儿一起去看看,让他亲身感受一下,什么是真正的传承与创新,而不是闭门造车。”
何雨柱眼睛一亮。这或许正是破局之钥!让儿子走出去,亲眼看看外面的世界,听听不同的声音,比在家里的争吵要有效得多。
“好!这个博览会,我们去!”何雨柱下定决心,“晓儿那边,我来跟他说。这次,让他跟我一起去。”
一场通往内地的旅程,即将开启。这不仅是“何记”品牌的一次展示,更是何雨柱化解父子矛盾、引导继承人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而在博览会上,他们又将遇到怎样的机遇与挑战?何晓的预制菜梦想,又将如何发展?新的篇章,等待着他们去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