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反击

“柱子,你这招真是太高了!”娄晓娥看着报表上节节攀升的数字,喜笑颜开,“这下,看谁还敢乱嚼舌根!”

何雨柱笑了笑,但眼神依旧凝重:“舆论这一关,我们算是过去了。但那个躲在暗处举报的人,还没揪出来。不把他挖出来,以后还会有无穷无尽的麻烦。”

他之前拜托欧阳文山通过媒体圈的关系,私下打听卫生署那边关于“实名举报”的一些不涉及保密的信息。几天后,欧阳文山带来了消息:举报人使用的名字和身份信息经过核实是假的,但举报信是从港岛西区的一个邮筒寄出的。

“西区……那里鱼龙混杂,很难查。”欧阳文山说。

何雨柱却并不气馁。假身份,说明对方心虚;选择西区投递,说明对方对那里比较熟悉,或者刻意制造迷雾。他让娄晓娥暗中留意,最近有没有形迹可疑的内地人,特别是带有四九城口音的人,在西区或酒楼附近出没。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天后,一个酒楼的熟客,一位住在西区的老会计师,无意中向娄晓娥提起,他最近在附近茶餐厅,总看到一个生面孔的北方男人,独来独往,神色鬼祟,有一次还听到他压低声音用北方话打电话,提到什么“信已寄出”、“等消息”之类的只言片语。

娄晓娥立刻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何雨柱。

何雨柱心中一动。他让娄晓娥设法拿到了茶餐厅的地址和大概时间段,然后亲自去了一趟。他没进店,只是在对面街角观察。果然,在傍晚时分,看到一个穿着不合时宜的旧夹克、缩头缩脑的中年男人,低着头快步走进茶餐厅。虽然看不清正脸,但那走路的姿态和偶尔抬头的侧影,让何雨柱有种模糊的熟悉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是许大茂,也不是李奎。会是谁?

何雨柱没有打草惊蛇,他记下了那人的体貌特征,然后去找了陈伯——就是当初在湾仔帮过他们的那位老先生。陈伯人脉广,尤其对三教九流的人物比较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