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凌岳为“惊蛰弩”的成功而振奋时,遥远的漠北草原深处,一场决定蒙古帝国乃至整个世界命运的风暴,正在汗廷之中酝酿。
哈拉和林,蒙古帝国的权力中心。金顶大帐内,气氛压抑而紧张。虽然蒙哥汗驾崩的消息被严格封锁,但权力的真空已然形成,暗流涌动。
忽必烈,蒙哥的弟弟,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此刻正坐在帐中一侧,面色沉静如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酒杯。他的对面,坐着另一位宗王阿里不哥,留守和林,得到了一部分传统蒙古贵族的支持。两人之间,虽然表面维持着兄弟礼节,但眼神交汇处,却仿佛有刀光剑影闪烁。
帐内还有其他诸王、那颜(贵族)、大臣,各自站队,或观望,或窃窃私语。
“大汗新丧,国不可一日无主。”一位年老的那颜打破了沉默,声音苍老却带着威严,“当务之急,是召开忽里台大会,推举新汗,以安人心。”
“伯颜大人说的是。”阿里不哥率先开口,他声音洪亮,带着草原勇士的直率,“按照祖制,忽里台大会自当在和林召开,由留守的宗王贵族共同推举!我蒙古的根基在草原,新汗自然要得到草原雄鹰们的认可!”他在强调自己的地利和传统优势。
忽必烈微微一笑,不急不缓地道:“阿里不哥说的是。祖制自然重要。然,如今我蒙古疆域万里,南征北战,离不开汉地、西域的粮草物资和能工巧匠。新汗的人选,也需能统筹全局,使四方宾服,而非仅限草原。”他话语柔和,却点明了自己掌控汉地资源的巨大优势。
两人话语机锋,已然拉开了争位的序幕。
接下来数日,哈拉和林变成了无声的战场。双方的支持者奔走游说,许诺、威胁、交易……各种手段层出不穷。驿马穿梭不停,将各地的消息和表态带入汗廷。
忽必烈显然准备更为充分。他不仅带来了部分精锐的汉世侯军队陈兵边境,以壮声威,更不断收到来自中原、甚至南方前线将领(如兀良合台)表示效忠和支持的密信。他的幕僚中,汉人儒士和色目人官员纷纷献策,引经据典,为他争取法理和舆论上的优势。
而阿里不哥则更多地依靠传统蒙古宗王和贵族的支持,强调蒙古旧俗和血统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