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广场协议的签订,之前在我国国内,因为陈坤所弄出的那一些动静,人们仅仅只是将产业搬到其他城市。
现如今,人们可就不仅仅要将产业搬离有危险的东京市,而是想要把产业转移到国外了。
这就导致协议签订之后,陈坤这一些收购站的生意,立马蒸蒸日上。
收购站的清晨,总裹着一层咸湿的海风,带着铁锈和鱼腥的味道,掠过工业区一排排低矮的厂房。
陈坤的收购站门口,堆得整整齐齐的废钢、塑料瓶和旧家电,像一座座规整的小山,与周围杂乱无章的同类店铺,形成鲜明对比。
陈坤叼着一支没点燃的香烟,弯腰将一捆废旧铜管扛上磅秤。
电子秤的数字跳了跳,他抬头对送货的华裔老乡笑了笑。
“三百二十公斤,按昨天说的价,一分不少。”
老乡咧嘴道谢,接过现金时忍不住念叨。
“陈哥,你这儿生意是真火,我昨天去别家问,每公斤比你这儿少五日元,还挑三拣四的。”
陈坤没接话,只是随手将磅秤上的铜管归置好。
自从三年前在这里开了这家废品收购站,周围一些华人或者华裔,也会拿一些废品来卖给他。
陈坤本来就不是很注重收购站的盈利情况,所给出的收购价,都比其他收购站的要高一点。
所以除了那些业务员,去工厂收购东西之外,也会有大量的人,拿着一些各种各样的废品和二手家电来到他店里面买。
这就导致他的生意,明显要比周围的收购站要好得多。
陈坤表面上就是一个开收购站的,人家拿东西来买,他也不得不收,要不然别人会怎么看他。
之所以有那么多人,愿意到他的收购站来卖东西,原因也是很简单。
出价公道,不压秤,不管是废旧家电还是工业废料,只要是有回收价值的,他来者不拒,而且结账干脆,从不拖欠。
最主要的一点,那就是陈坤从来不会去对这一些人,所拿过来的各种废品刨根问底。
像这种经常能拿着各种各样废品,来收购站卖的人,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渠道。
虽然法律有规定,有一些废品是不能够收的,但规定是规定,操作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
像那一些所谓的二手家电,收回来之后,基本上就直接让收购站里面的工人拆掉了,谁知道从哪来的?
这就导致让一些快要活不下去的人,稍微去冒一下险,他们的东西,就有地方可以出,不至于导致他们饿死。
反观当地的倭国收购站,要么仗着地头蛇身份压价,要么对零散货源不屑一顾。
不仅对那一些有点来路不明的东西,追根问底,而且还会不断的压价,甚至有的时候,还会威胁那一些拿东西来卖的人。
时间久了,不仅华裔圈子里的人都往他这儿送,就连不少倭国小商户和工厂,也宁愿绕远路把废品拉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