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我知你,你却不知我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划破了海淀别墅卧室的宁静。

李毅飞几乎是随着光线的降临同步睁开了双眼,眸子里没有丝毫混沌,只有一片深潭般的冷静。

他坐起身,视线扫过这间宽敞而现代化的卧室,嘴角浮现出一抹掌控一切的淡然。

昨晚发生的一切,如同精心编排的剧本,在他脑海中清晰映现:

职工之家门口,那场拙劣的“英雄救美”;

那个女孩看似惊慌失措,实则精准抓住他胳膊的触碰;

自己“酒意上头”后恰到好处的“怒不可遏”和迅猛反击;

以及,顺水推舟,让她开车送自己回到这处位于海淀的别墅。

每一步,他都看似被酒精和突发事件裹挟,实则心如明镜,主动权始终牢牢握在手中。

那所谓的“醉酒”,不过是他披在身上的一层迷彩,既能降低对手的戒心,也能为自己的某些“非常规”反应提供合理的解释。

李毅飞的目光落在床头柜那个玻璃杯上,半杯清水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剔透。

这是他临睡前亲手倒的,一个精心设计的细节,旨在强化“醉酒夜归者本能补水”的假象。

任何潜在的观察者,都会因此加深“此人确实喝多了”的判断。

细节决定成败,尤其是在这暗流涌动的京城。

李毅飞利落地起身,进行晨间洗漱,将换下的、沾染着些许烟酒气的衣物丢进洗衣机。

做完这些日常,他拿起手机,并非随意浏览,而是径直调出了相册里一张模糊的照片——那是昨晚在车上,他借着调整坐姿的掩护,用手机前置摄像头悄悄捕捉的瞬间。

画面里,是那个女孩专注于路况的侧影,光线昏暗,看不清具体五官,但轮廓和发型足以作为辨识的依据。

这是他在对方自以为得计之时,悄然收集的“敌情”。

几乎是同时,手机轻微震动,一条来自驻京办光晨主任的信息悄然而至,内容简洁却信息量十足:“苏舒,22岁,海外硕士归国,别的不明。”

李毅飞的眼神瞬间锐利起来。

夏老师介绍的女孩有点不一般啊!

以江省驻京办都查不到的信息来看,昨晚那出街头劫色的戏码显得愈发可笑和刻意。

是这位女孩故意来试探自己还是别的原因?

还是另有其人,借助这个女孩作为跳板,意图接近自己这个被监察部委暂时留京、动向不明的干部?

其目的,无非是那几样:拉拢、腐蚀、探听风声或者仅仅是投石问路。

收起手机,李毅飞不再停留,驾车驶向那座承载了他无数青春记忆的学术殿堂——燕京大学。

今日与恩师路教授和伊院长的见面,于公于私都至关重要。

既是汇报挂职心得,也是维系这份珍贵无比的师门情谊。

在路教授那间堆满书籍、墨香与思考气息弥漫的办公室里,李毅飞恭敬地坐在一旁,详细汇报着在多水县的工作,尤其重点阐述了关于多港镇发展的初步构想与实践探索。

路教授话语不多,习惯性地用手指轻敲着桌面,但偶尔抬眼提出的问题,却总能一针见血,直指李毅飞规划中那些尚未深思熟虑的细节或潜在的风险壁垒,令他背后微微沁出冷汗,又深感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