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奶奶接过鱼,高兴得合不拢嘴,拉着朵朵的手,给她塞了一把糖果:“谢谢你,孩子!这鱼真新鲜,奶奶明天就熬鱼汤,也祝你新年快乐,以后常来奶奶家玩。”
从刘奶奶家出来,雪又开始下了,纷纷扬扬的,落在孩子们的羽绒服上,像撒了一层碎钻。小满看着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心里满是温暖 —— 冰钓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快乐,还让他们学会了分享与奉献,这份成长,比任何渔获都珍贵。
下午四点,公益行动结束,孩子们和家长们陆续离开。临走前,每个孩子都收到了一本签名版的《江湾钓鱼年鉴》,上面有老钓友们的签名和寄语;家长们则纷纷加入江湾钓友群,约定以后常来江湾,参与更多钓鱼和公益活动。
小满和老钓友们开始收拾东西,把冰钓装备整理好,把年鉴的剩余部分打包,准备送给小区的图书馆和社区活动中心,让更多人了解江湾的钓鱼文化。
“今天大家都辛苦了,” 陈守义看着忙碌的众人,笑着说,“咱们晚上在小区广场办个‘跨年渔获宴’,把剩下的鱼做成菜,大家一起热闹热闹,也算给这一年画个圆满的句号。”
众人纷纷响应,王师傅和王奶奶负责买菜做饭,老张和李师傅负责布置广场,小满和小林则负责通知小区居民,邀请大家一起参加。
晚上六点,小区广场热闹起来。临时搭建的灶台上,王师傅正忙着做红烧鱼、鲫鱼汤;广场中央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凉菜和主食;旁边的投影设备播放着今年的钓鱼视频,从春天的开江渔汛到冬天的冰钓体验,每个精彩瞬间都让大家感慨不已。
居民们纷纷赶来,有的帮忙端菜,有的帮忙招呼客人,有的则坐在旁边,看着视频,聊着江湾的趣事。小满和陈守义站在广场中央,看着眼前的热闹场景,心里满是欣慰 —— 从去年春天的几个人钓鱼,到如今的社区盛宴,江湾的钓鱼文化早已融入了小区的生活,变成了连接邻里的纽带。
“来,干杯!” 晚上七点,老张举起酒杯,里面装着果汁,“祝大家新年快乐,愿江湾的水永远清澈,愿江湾的钓鱼文化永远传承,愿咱们的情谊永远深厚!”
“干杯!” 众人一起举杯,酒杯碰撞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广场上响起欢快的笑声,与远处的鞭炮声交织在一起,成了跨年最温暖的旋律。
晚上九点,渔获宴渐渐结束。居民们陆续离开,临走前还不忘跟老钓友们约定,明年春天一起去江湾钓鱼。小满和陈守义收拾好东西,往家走。路上,小满突然说:“爷爷,明年我想把《江湾钓鱼年鉴》做成电子版,放在网上,让更多人看到江湾的故事;我还想组织‘江湾自然课堂’,教孩子们认识鱼类、植物,保护江湾的生态。”
陈守义笑着点头:“好啊,爷爷都支持你。江湾的故事,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来续写,江湾的文化,也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来传承。”
回到家,老伴早已做好了夜宵,桌子上摆着一碗热腾腾的饺子,还有一盘切好的水果,香味弥漫了整个屋子。“今天体验营和发布会都顺利吗?公益行动办得怎么样?” 老伴笑着问道,给小满盛了一碗饺子。
“特别顺利!孩子们都钓上了鱼,年鉴也很受欢迎,公益行动还得到了居民们的称赞!” 小满兴奋地说,还把今天的照片拿给老伴看,“明年我要做更多有意义的事,让江湾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让江湾的文化影响更多人!”
老伴高兴得合不拢嘴,又给小满夹了一块水果:“好!奶奶支持你,以后你办活动,奶奶还去帮忙,给你做后勤,让你没有后顾之忧。”
晚饭过后,小满坐在书桌前,开始规划明年的计划 —— 春天办 “开江鱼亲子钓”,夏天组织 “江湾生态夏令营”,秋天开展 “青少年钓鱼大赛”,冬天继续办 “冰钓体验营”,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活动,让江湾的钓鱼文化全年不断档。他还在笔记本上写下 “年鉴第二卷计划”,准备收录更多钓友的故事、更详细的钓技、更丰富的生态观察,让年鉴越来越完善。
陈守义坐在旁边,看着小满认真的样子,心里满是感慨。从去年春天的初遇到如今的跨年,小满已经从一个钓鱼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