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秋日江湾的渔获与传承,芦苇荡的草鱼秘踪

陈守义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好啊,等你放寒假,咱们就去。”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升到了头顶,活鱼桶里的鱼也越来越多,有鲫鱼、草鱼,还有几条小翘嘴。陈守义看了看手表,对小满说:“小满,时间不早了,咱们先找个地方歇会儿,吃点东西,下午再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满点点头,收起鱼竿,跟着陈守义走到附近的一棵大槐树下。树下有一块平整的石头,刚好可以坐。陈守义从钓包里拿出早上准备的馒头和咸菜,还有一壶热茶,递给小满:“先吃点垫垫肚子,下午咱们还要钓呢。”

小满接过馒头,咬了一口,馒头还是热的,带着股麦香味。他喝了口热茶,暖意在身体里蔓延开来。“爷爷,咱们下午还来这里钓吗?” 他一边吃,一边问道。

“下午咱们去下游的深水区,那里有大鲤鱼。” 陈守义咬了口馒头,“秋天的鲤鱼要准备过冬,会疯狂觅食,深水区水温高,鱼都喜欢在那里聚集。”

小满眼睛一亮:“真的吗?那咱们下午一定要钓上大鲤鱼!”

“好,爷爷教你怎么钓大鲤鱼。” 陈守义笑着点头,看着小满兴奋的样子,心里也跟着高兴。

吃完午饭,两人在槐树下歇了会儿。小满靠在树干上,拿出笔记本,把上午钓鱼的收获和学到的技巧都记了下来,还画了一张江湾的地图,标注出今天钓过的钓位;陈守义则靠在树干上,眯着眼睛晒太阳,秋风轻轻吹过,带着股惬意的感觉。

下午两点左右,两人收拾好东西,往下游的深水区走。下游的水比上游深很多,水面也更开阔,远处的江面上泛着淡淡的波光,偶尔有鱼跳出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陈守义带着小满走到一处靠近礁石的钓位,这里的水流比较急,水底有很多乱石,是鲤鱼喜欢藏身的地方。

“小满,钓鲤鱼要用重铅,让钩沉到水底。” 陈守义一边说,一边示范如何调整铅坠,“鲤鱼比较谨慎,要等它完全咬钩再提竿,不然容易脱钩。” 他从钓包里拿出一团玉米面饵料,里面加了点酒,“这种饵料带着酒香味,鲤鱼最喜欢吃。”

小满认真地看着,手里的笔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着:“钓鲤鱼要用重铅,饵料加酒,等完全咬钩再提竿……”

陈守义把饵料挂在鱼钩上,轻轻一抛,鱼钩准确地落在礁石旁边,浮漂稳稳地立在水面上,露出两目。“你也试试,记得抛竿要轻,别惊到鱼。”

小满点点头,拿起自己的塑料鱼竿,挂好饵料,学着陈守义的样子,轻轻一抛 —— 鱼钩落在离陈守义不远的地方,浮漂也稳稳地立了起来。他坐在小马扎上,眼睛紧紧盯着浮漂,手指搭在竿柄上,等待着鱼上钩。

江风轻轻吹过,带着江水的湿润和礁石的气息。远处的天空中,几只白鹭展开翅膀,慢慢地飞过江面,留下一道优美的弧线。小满看着眼前的景色,心里觉得格外平静,他想起陈守义说的 “钓鱼要耐心”,以前他做数学题的时候,总是很急躁,遇到不会的就想放弃,现在跟着陈守义钓鱼,他学会了耐心等待,做题也比以前认真了很多。

突然,陈守义的浮漂猛地往下一沉,瞬间没入水中。“有鱼!” 他喊了一声,手腕轻轻一扬,檀木手竿弯成一道紧绷的弧线,鱼线被拉得 “嗡嗡” 响,“是条大鲤鱼!”

小满赶紧凑过来看,眼睛里满是紧张和兴奋。鱼的力道很大,在水里拼命挣扎,陈守义双脚分开站稳,顺着鱼的力道往后退,鱼竿的弧度越来越大,像是随时要断的样子。“爷爷,小心点!” 小满忍不住喊道。

“没事,这竿子结实。” 陈守义的声音带着点兴奋,他慢慢放线,等鱼的力道稍减,再轻轻往岸边带,“小满,帮我拿抄网,等会儿鱼靠近了,你就从下面往上抄。”

小满赶紧拿起抄网,双手握着杆柄,紧张得手心冒汗。鱼在水里挣扎了十几分钟,力气渐渐小了下来,被陈守义慢慢拉到了岸边。那是一条三斤多的红尾鲤鱼,银灰色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着光,尾巴上的红色像抹了一层胭脂,格外鲜艳。“快抄!” 陈守义喊了一声。

小满立刻把抄网伸到鱼的下方,往上一抬 —— 鱼被稳稳地抄进网里,在网里还挣扎着,尾巴拍打着抄网,溅起的水花打湿了小满的裤脚。“钓上来了!爷爷,咱们钓上大鲤鱼了!” 小满高兴得跳起来,手里的抄网都差点掉在地上。

陈守义把鱼从抄网里取出来,放进活鱼桶里,桶里的鱼已经快满了。他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笑着说:“这条鲤鱼够大,回去可以做红烧鲤鱼,让你爸妈也尝尝。”

小满看着活鱼桶里的大鲤鱼,心里满是成就感。他掏出笔记本,把钓上大鲤鱼的过程记了下来,还画了一条栩栩如生的鲤鱼,旁边写着 “今天和爷爷钓的大鲤鱼,三斤多,真开心!”

夕阳西下时,两人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活鱼桶里的鱼沉甸甸的,装满了两人一天的收获。小满背着双肩包,手里提着活鱼桶,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嘴里还哼着歌;陈守义背着钓包,跟在后面,看着少年的背影,心里觉得格外踏实。

走到江湾路口时,夕阳的余晖洒在江面上,把江面染成了一片金色。远处的航标灯已经亮了起来,忽明忽暗,像是在跟他们告别。“爷爷,明天咱们还来钓鱼吗?” 小满停下脚步,回头问道,眼里满是期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来,明天咱们去上游的芦苇荡,那里有草鱼。” 陈守义笑着点头,“不过明天要早点来,草鱼早上觅食最积极。”

“太好了!”

凌晨五点的江湾还浸在墨蓝色的晨雾里,陈守义背着钓包走到小区门口时,看见小满已经蹲在路灯下,怀里抱着个鼓鼓囊囊的布袋,书包上的卡通挂件沾着露水,亮晶晶的像颗小星子。

“爷爷!” 少年听见脚步声,猛地站起来,布袋里传出 “沙沙” 的响动,“我妈昨天去菜市场,特意给我买了新鲜的嫩玉米,您说草鱼喜欢吃这个,今天咱们肯定能钓上大家伙!”

陈守义接过布袋,指尖触到温热的玉米,带着刚剥壳的清甜气息。他想起昨天傍晚跟小满说的话 —— 秋天的草鱼要储存过冬的能量,最爱啃食新鲜的嫩玉米和水草嫩芽,而上游芦苇荡深处的草窝,是它们聚集的绝佳地点。“小满有心了,” 他笑着把布袋递回去,“不过钓草鱼得先搭草窝,咱们得早点去,把鱼引过来。”

两人踩着露水往江湾上游走,晨雾像薄纱裹在身上,带着江水的湿润凉意。路边的野草上挂着露珠,沾湿了小满的裤脚,他却浑然不觉,一边走一边翻看笔记本,嘴里念念有词:“草鱼星是大泡带小泡,会跟着水草动;钓草鱼要用长竿,浮漂要调钝一点……”

陈守义走在旁边,听着少年认真的念叨,心里泛起暖意。他想起年轻时跟老战友老张去边境小河钓草鱼的情景 —— 那时候没有现成的饵料,两人就拔岸边的嫩草,用军用匕首切成小段挂在钩上,没想到真钓上了一条两斤多的草鱼,在篝火上烤着吃,肉香能飘出半里地。

“爷爷,前面就是芦苇荡了吧?” 小满突然指着前方,晨雾中隐约能看见一片泛黄的芦苇,在微风中轻轻晃动。

“对,再往前走走,里面有片浅滩,水草长得密,草鱼都在那儿觅食。” 陈守义加快脚步,穿过茂密的芦苇丛时,叶片划过衣服,发出 “沙沙” 的声响。走了约莫十分钟,眼前豁然开朗 —— 一片圆形的浅滩出现在眼前,水面上漂浮着零星的水草,水下隐约能看见鱼群游动的影子。

“咱们就在这儿搭草窝。” 陈守义放下钓包,从里面拿出一把镰刀 —— 这是他特意带来的,刀身已经有些锈迹,却是当年从部队带回来的老物件,锋利依旧。他走到岸边,割下几丛新鲜的水草,捆成小束,在浅滩周围每隔两米放一束,“草窝能留住草鱼,还能让它们放松警惕,等会儿抛竿的时候,要把钩抛在草窝旁边,不能太近,不然会惊到鱼。”

小满蹲在旁边,认真地看着陈守义的动作,手里的笔在笔记本上飞快地画着草窝的分布图,还标注出抛竿的位置。“爷爷,为什么不能把钩抛在草窝里啊?” 他抬头问道,眼里满是疑惑。

“草窝里的水草太密,鱼咬钩后容易缠线,而且钩在草里,鱼不容易发现。” 陈守义一边解释,一边把嫩玉米剥下来,放在一个小盆里,“你看这嫩玉米,要选颗粒饱满的,把玉米粒从中间掰开,露出里面的胚芽,香味能扩散得更远,草鱼更容易上钩。”

小满赶紧学着陈守义的样子剥玉米,手指被玉米汁染得黏糊糊的,却一点都不在意。他选了一颗最大的玉米粒,小心翼翼地挂在鱼钩上,生怕把胚芽弄掉。“爷爷,我挂得对不对?” 他举起鱼钩,眼里满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