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先殿西北偏龛之下,那冰凉的金砖地面仿佛突然拥有了温度,一种源自地脉深处的、沉雄而古老的脉搏,透过厚重的砖石,隐隐传入沈墨的指尖。铜质罗盘上,青铜烙印散发出的微光与指针的轻颤,如同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同源,带着一种奇异的亲和与确认。
这绝非偶然。
沈墨维持着俯身的姿势,将全部心神沉入感知。他不再局限于探查那地底空腔的存在,而是尝试着,将自身恢复了大半的星力,以一种极其温和、近乎浸润的方式,透过金砖的缝隙,缓缓向下探去。
星力,本质是沟通天地、引动星辰的能量,与地脉之气并非同源,但在“天工坊”的传承理念中,天地人本为一体,星辰与大地并非割裂。沈墨谨守“意合”之要,并未强行驱使星力冲击,而是引导其如同溪流汇入江河,尝试与那地底传来的、蕴含着大地精气与青铜气息的波动建立连接。
过程比想象中更加顺利。那地底的空腔,或者说能量节点,对沈墨那经过“星髓”本源淬炼、纯净平和的星力,并未表现出排斥,反而传来一丝微弱的“接纳”之意。
刹那间,沈墨的“视野”变了。
他仿佛脱离了奉先殿的幽暗,意识顺着那星力与地脉节点建立的脆弱链接,沉入了一片浩瀚无垠的地下能量之海!
这里并非真实的物质空间,而是由无数纵横交错、奔流不息的地脉龙气构成的能量维度。金色的、代表皇权与生机的龙气;青黑色的、代表厚重与承载的大地精气;还有各种色泽不一、代表着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沉淀下来的杂气……它们如同一条条咆哮的江河,在看不见的河道中奔腾,构成了支撑起整个北京城,乃至更大区域的地基。
而在奉先殿的下方,这片能量之海的一个关键节点处,沈墨“看”到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数道粗壮的金色龙气与青黑色大地精气在此交汇盘旋,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能量漩涡。而在漩涡的核心,并非空无一物,而是悬浮着一枚约磨盘大小、通体由纯净大地精气凝聚而成的土黄色光印!
光印的形态古朴,并非标准的方形,边缘带着自然的起伏,仿佛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又似一方天然形成的台基。光印的表面,流淌着无数细密而玄奥的天然纹路,那些纹路并非人为刻印,更像是地脉能量自然凝结而成的法则显化,散发出一种“承载”、“稳固”、“归藏”的厚重意蕴。
更让沈墨心神震动的是,在这枚土黄色光印的一个不起眼的边角,他清晰地看到了一点极其微弱的、却无比熟悉的青铜光泽!那光泽如同镶嵌在璞玉上的一粒微小铜屑,与整个土黄色光印完美融合,却散发着与罗盘烙印、与景山深处那苍凉意念同源的古老气息!
这一点青铜光泽,像是一个坐标,一个信标,将这枚位于奉先殿下的地脉光印,与景山深处那个更加庞大、更加古老的封印,清晰地联系在了一起!
奉先殿,不仅仅是祭祀之所,它本身就是紫禁城这座庞大风水阵法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地脉镇压节点!而这枚由精纯大地精气自然凝结的光印,就是镇守此节点的核心!其作用,很可能是为了稳定紫禁城及周边区域的地气,同时,也作为遥相呼应的一部分,辅助镇压着景山深处那更加可怕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