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明指尖在玉碟边缘轻点,那条隐蔽转运路径的轨迹图缓缓隐去。他没有下令追查,也没有召人通报,只是将数据标记为“样本一”,存入新命名的卷宗——《运行偏差溯源》。
密室门闭合的声响刚落,工程司主事、监察院执律与外交署参议已列席两侧。三人入座未语,目光皆落在案中央悬浮的一组光纹上——那是过去七日所有合作项目的流转节点图,红斑密集,错乱交织。
“从今日起,所有交接流程暂停非紧急项。”路明开口,声音不高,却压住了室内微弱的灵流嗡鸣,“我们不争对错,只查根源。”
工程主事眉头微动:“可南溟那边……”
“他们要产能,我们要稳定。”路明截断话头,“现在的问题不是谁拖了进度,而是为什么一推就崩。”
他抬手一引,光纹重组,三大故障节点依次亮起:频控系统回涌、原料调度延迟、监管权限模糊。每一点展开,都是数十条交错的日志记录。
“先看第一条。”他说,“接口频率差两个律,表面是技术参数,实则是标准未定。谁该按谁的来?何时定?由谁确认?这些问题,在第一次交接前,没人问。”
监察执律低头翻阅手录:“但当时双方都说‘暂依惯例’……”
“这就对了。”路明接过话,“‘暂依’就是没依,‘惯例’各执一词。一个以为对方会调,一个等着对方报,结果呢?设备自己扛不住,停工就成了必然。”
外交参议皱眉:“可南溟若早提需求,我们也能提前适配。”
“他们没提,是因为不知道我们会卡在这上面。”路明目光扫过三人,“而我们没提醒,是因为默认他们会照我们的规矩走。两方都以为有共识,其实什么都没说清。”
室内一时静默。
路明起身,走到墙前,掌心贴向投影阵。时间线倒流,自昨日需求清单回溯,逐层拆解每一项资源请求的源头。画面停在五日前一次简短传讯上——南溟仅言“火晶砂加量”,未附用途说明,也未标明时限紧迫性。
“他们不是隐瞒。”他指着那行字,“是根本没意识到我们需要这些信息。而我们呢?接到指令就往下派,从不追问背后逻辑。等到工坊停机,才反过来怪原料不到。”
他转身面对众人:“这不是某个人的错。是流程缺位。责任链条断裂的那一刻,问题就已经埋下了。”
监察执律缓缓点头:“所以……真正的漏洞不在执行,而在最初的合作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