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那位曾介绍“紫云英”的孙总商,眼珠一转,将话题引向了海外。
他接过话头,声音带着刻意营造的激昂:“马兄所言,确是实情。不过,我等商人,岂能坐困愁城?如今陛下圣明,高瞻远瞩,锐意开拓海外,实乃千古未有之壮举!为我大明开辟万世之利基!”
他先是捧了一句皇帝,然后开始描绘美好蓝图,“听说那东瀛诸岛,盛产金银,掘地三尺便有收获;南洋一带,香料遍地,丁香、豆蔻,价比黄金;西洋诸邦,虽处蛮荒,但对咱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那可是求之若渴,视若珍宝!若能组织庞大船队,扬帆远航,互通有无,必能获巨利于海外,亦可扬我大明国威于万里波涛之外!”
他越说越兴奋,手舞足蹈,仿佛金山银山就在眼前。
但随即,他话锋一转,脸上瞬间换上一种深沉的“忧色”,眉头紧锁,语气也变得沉重起来:“只是……这万里海涛,风急浪高,风险难测啊!海盗、飓风、暗礁,皆是拦路虎。更重要的是……朝廷于商船出海之规制、货物关税之厘定、与外邦交涉之准则,尚未明晰。我等虽有心报效朝廷,开拓利源,为陛下分忧,却深感无处着手,空有凌云之志,深恐仓促行事,反而误了朝廷大事啊!”
他说完,还重重叹了口气,偷眼观察朱啸的反应。
这话看似忧国忧民,实则是赤裸裸地打探核心政策,并暗示自身有实力、有意愿,只等朝廷放开限制,他们便能立刻扑上去攫取财富。
朱啸心中冷笑更甚,这些人的算盘打得,他在京城都能听见。
他面上却依旧平静,仿佛只是在闲谈:“孙总商有此雄心,关心国事,甚好。海外贸易,确是新政要务,关乎国家长远。然,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
茫茫大海,非比内河,涉及水师护航、港口建设、外交联络、税则制定、商贾管理等诸多大事,千头万绪。
朝廷自有通盘考量,需待航道勘察清楚,各方关系理顺,各项法规制度完善之后,自然会遴选有实力、守信用、识大体的商贾,参与其中,共襄盛举。”
他这番话,既肯定了海外贸易的前景,又强调了朝廷的主导权和规则的不可或缺,并未给出任何具体承诺,却留下了“遴选”这个钩子,足以让这些野心勃勃的盐商浮想联翩。
果然,几位总商交换了一下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热切。只要有机会,就有操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