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朴实无华,基于实战经验,稳妥但略显保守,缺乏细节。
? 李过(字补之)的表现则令人侧目。他虽以勇猛着称,但心思却颇为缜密。他仔细分析了雾天的影响,提出:
? “首重侦察。应立即放出所有哨艇,摸清敌舰具体数量、型号、国籍(若可能)。主力舰队梯次后撤,但保持接触,利用雾气设伏。若敌追击,可诱其进入预设雷区(如有)或岸炮射程。若敌退,则记录其航向,上报即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特别强调了情报收集和利用环境,策略务实,细节周到,展现出猛将之外的精细一面,令人刮目相看。
? 藩王之后的表现:
? 朱常汐(襄阳)聪明伶俐,他自知海战非所长,便另辟蹊径。答卷通篇强调“天朝威严不可犯”,但“需查明对方是否误击或有意挑衅,若为误击,可迫其道歉赔偿;若为有意,则坚决反击,并奏明朝廷,启动外交交涉甚至经济制裁”。策略圆滑,试图将军事与政治、外交结合,体现了宗室子弟的某种政治嗅觉。
? 他写完后暗自得意:“打打杀杀乃粗人所为,此事当以势压人,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
? 朱由桦(洛阳)则更显狡猾。他大段抄袭了杨文岳文章中的稳健策略,但又加入了诸如“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可许诺俘获敌船后大部赏赐将士”等鼓动性语句,试图讨好阅卷官和未来可能的下属,缺乏真正的主见。
? 他心道:“稳妥至上,加上点实惠的,总能捞点分。”
? 朱华堞(武昌)则截然不同,他性情刚直,答卷竟与张献忠有几分相似,主张坚决迎头痛击:“寇能往,我亦能往!彼既犯境,必予严惩!岂有退避之理?当集中精锐,直捣中军!”字里行间充满悍勇之气,虽稍欠谋略,但血性十足。
? 勋贵与寒门: 大多勋贵子弟抓瞎,文章空洞;部分寒门子弟凭着一股狠劲和零星知识,也能写出些实用但粗糙的策略。
考官阅卷时,震惊不已。
兵部、五军都督府的老将军们和翰林院调来的学士共同阅卷。当他们看到海军学员的答卷时,无不拍案叫绝!
“这…这是何等答卷?!数据详实,思路清晰,战术新颖!仿佛亲眼见过新式炮舰作战一般!”
“妙啊!抢占射程优势,远距压制!此乃海战新法!与传统接舷跳帮截然不同!”
“俞咨皋!你这海军学堂,教出来的都是怪物吗?!”一位老都督对着陪同阅卷的俞咨皋惊叹道。
俞咨皋抚须微笑,难掩得意:“此皆陛下圣明,高瞻远瞩,设立新学之故。彼等所学,乃集泰西之长与吾国水战经验之大成。”
看到杨文岳的答卷,考官们也频频点头:“嗯,此子深通兵法,文武兼备,难得!”
看到张献忠的答卷,众人哭笑不得:“这…这莽夫!勇则勇矣,岂非自损八百?”但也有人赞其血性。
看到李过的答卷,评价:“此子勇猛,却非无谋,粗中有细,是个将才!”
看到藩王答卷,对朱常汐的取巧一笑置之,对朱由桦的抄袭微微皱眉,对朱华堞的硬刚反倒有几分欣赏。
二、 地理算术·尺规天下 (十月初八、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