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大朝会后翌日,乾清宫西暖阁。
一场规模更小、却更为核心和务实的会议在此举行。天启皇帝朱啸特意召来了内阁首辅袁可立、次辅李邦华、兵部尚书王在晋、侍郎孙传庭,以及帝国海军陆战队提督、靖海将军俞咨皋。此外,工部尚书宋应星(因其掌管天工院,负责新式军械)和帝国银行行长林墨白(负责预算保障)亦在列。显然,皇帝是要与这些核心重臣,将武举的具体章程落到实处。
暖阁内,一张巨大的大明舆图悬挂于侧,另一侧则挂着一幅简要的京师大校场布局图。众人分坐于御案两侧,神情专注。
朱啸开门见山:“诸卿,昨日大朝已定策,武举恩科于十月朔日举行。然具体如何考,考什么,何以选拔真才,何以服众,何以真正达到为国选贤、革新军制之目的,需我等今日议出个切实可行的章程来。王爱卿,兵部可有初步条陈?”
兵部尚书王在晋早有准备,起身躬身道:“回陛下,臣与孙侍郎及部内同仁连夜议过。据各地报备及往年经验估算,此番恩科消息传出,凭借如今四通八达的水泥官道与铁路,天下响应者必众。预计最终抵达京师,通过初步核验获得参考资格者,恐不下五千之数,甚至可能更多。”
这个数字让在座几人微微动容。五千武生汇聚京师,规模空前。
王在晋继续道:“如此多人,若如往科般,只考弓马骑射、策论武艺,不仅难以甄别陛下所需之新式人才,且易流于形式,耗时日久。臣等以为,此番武举,当分阶段、分科目、层层筛选、综合评定。”
“详细道来。”朱啸身体微微前倾,显得极有兴趣。
“臣遵旨。”王在晋走到那幅校场布局图前,“臣等建议,将整个武举分为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资格筛选与基础体能考核。
于十月初一至初三进行,地点设于京师大校场外场。所有报备武生,需先核验身份、籍贯、保结,防止奸细滥竽充数。随后,进行基础体能测试。包括:
1. 负重奔袭:负三十斤军包,十里沙地疾行,限定时间完成。
2. 引体向上:考核上肢及核心力量。
3. 蹶张弩开弓:测试臂力,亦含基本射术原理。
此阶段旨在淘汰体弱不堪、仅凭花拳绣腿之辈,预计可淘汰半数以上。”
俞咨皋闻言点头:“王部堂此议甚好。海军陆战队选拔亦重体能,无强健体魄,难以驾驭风浪、承受舰炮后坐乃至登陆强袭之苦。”
朱啸颔首:“可。体能乃为将之本,戚南塘亦云‘练兵之要,先在练将,将之根本,在于体魄’。此阶段务必严格。安保一事,朕已交于龙鳞卫指挥使赵铁柱及内厂提督方正化协同办理。于报名核验、住宿登记、考场周边,皆会布下明暗哨卡,严加巡查。非常时期,当用非常之手段,确保大典万无一失。”
第二阶段:传统武艺与军事技能考核。
王在晋继续道:“十月初四至初八,于校场内场进行。通过初试者,约两千余人,考核:
1. 骑射:骑马奔驰中射中固定及移动靶位。此乃传统项目,不可偏废。
2. 步射:百步外射靶,考校精度。
3. 刀枪器械:演练指定刀法、枪术,并由考官检验实战对攻能力,重实用而非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