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卷并非文字,而是一幅绘制在稍大皮质卷轴上的——星图!
图上星辰罗列,以银线连接,构成种种玄奥图案,旁边配有少量注解。
虽仍是古老文字,但结合图形,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他的目光落在星图中央,那里被特别标注出来,绘有一座巍峨、神秘、被无尽星云环绕的山脉轮廓。
旁边有几个格外古朴的大字,许清安凝神辨识,结合星象方位与玉佩传承中某些极其遥远的记忆碎片,一个名字如同惊雷般在他心中炸响——
昆仑!
不是猜测,不是传闻,而是这幅显然极为古老、可能追溯至周甚至更早年代的星图上,明确标示出的“昆仑”!
图注小字虽难以尽识,但“圣地”、“源初”、“道陨”等零星词汇,依旧透露出惊人的信息。
许清安的手指轻轻拂过星图上那座神秘山脉,心潮澎湃。
桃源里正所言,族中古老记载提及先古炼气圣地,如今在这阵中秘地,得到了实物的印证!
这星图,很可能就是指向“昆仑墟”的某种路径或标识!
他压下激动,继续翻阅其他竹简。
大部分仍是难以识读的古老文字,但其中一卷,材质特异。
似帛非帛,似皮非皮,上面的字迹却是较为规范的先秦小篆!
许清安这几日恶补秦文字,略有收获,虽不能通读,但能理解个大概。
这卷竹简,开篇便提及了一场浩劫!
并非秦末,而是更早的“帝辛失德,周武伐纣”时期。
甚至隐约指向商周之交发生的某种“天变”,导致“星宿移位,灵机渐隐”。
后面又断续记载了西周乃至春秋时,天地灵气如何一步步衰退,炼气士如何逐渐式微,诸多道统如何湮灭于历史长河。
其中,再次提到了“昆仑”,称之为“最后的庇护所”,但最终也“隐于虚空,不知所踪”。
竹简的最后部分,笔迹变得仓促潦草,似乎记录者在极度紧迫的情况下书写。
小主,
内容是关于如何利用地脉节点、构建“小乾坤阵”以保存灵根、延续传承的阵法精要。
并提及了“木冥根”乃是维系此阵生机循环的关键之一!
许清安缓缓合上竹简,长舒一口气,眼中光芒闪烁不定。
这些破碎的信息,如同散落的拼图,虽然远未完整,却已经为他勾勒出了一幅远比想象中更为宏阔、也更为悲壮的图景:
炼气文明的衰落,并非始于秦,而是一个贯穿夏、商、周乃至春秋战国的漫长过程。
甚至可能要更早!
这数千年,甚至可能近万年期间,经历了数次重大的天地剧变。
秦始皇的焚书,或许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加速了最后传承的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