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之山,多灵秀,亦多险峻。
许清安携刘纯所遁入的这片苍茫山脉,更是人迹罕至,古木参天,云雾终年缭绕于峰腰之间,仿佛自成一界,隔绝了尘世喧嚣与烽烟。
于此间,光阴的流逝也变得模糊不清。
晨起采集朝露润泽之灵草,日间辨识奇花异果之药性,夜来仰望星河璀璨、听许清安讲述经络气脉、阴阳五行之玄妙。
对于刘纯而言,这数月的光阴,宛如一场瑰丽奇幻的梦境。
他见识了此生未曾想象的天地奇观,触摸了蕴含天地精粹的草木灵根,更在心中深深烙印下先生那近乎神明般的伟力与渊深如海的知识。
许清安并未急于传授高深功法,而是从最基础的《神农本草经》识药、辨性开始,以自身灵力为引,让刘纯亲身感受草木金石中蕴含的微弱能量,培养其与天地万物沟通的灵觉。
刘纯亦不负所望,赤子心性使他能更纯粹地感知自然,进步神速,往往一点即通,举一反三。
师徒二人于瀑布下潭边结庐,取清泉烹茶,以灵雨浇灌一小片亲手开辟的药圃,偶有被灵气吸引而来的麂鹿山猴,也为这幽静生活添了几分野趣。
许清安偶尔会御风而起,瞬息千里,采撷某些生长于绝险之地的独有药材,或探查更深处的灵脉地窍,但总会很快返回,不曾远遁。
他心念微动,便能感知外界兵戈杀伐之气日盛,然深山之中,仍是难得的净土。
他刻意避开了与尘世的联系,只让这片天地作为徒儿启蒙的道场。
然而,世间风云变幻,又岂是避而不见便能消散?
时已入夏,山中虽凉爽,但暑气亦悄然浸润。
这一日,许清安需一味生于阴湿沼泽的“地藏苓”,此物于调理小儿筋骨有奇效,正好为刘纯打下根基。
他神识探得左近山峦中有一处山谷符合地气,便携了刘纯,依旧如往常般,漫步而行,不多时便已越过数重山岭,寻到了那处雾气氤氲、瘴气隐隐的沼泽地。
采得药材,正欲离去,许清安神念微动,感知到山谷外侧临近一条极偏僻的樵径小道上,竟有十余道微弱而混乱的人息。
这等深处,寻常樵夫猎户绝难抵达。
他眉头微蹙,对刘纯道:“随我来,勿出声。”
身形一晃,已带着刘纯悄无声息地掠至小道旁的高大树冠之中,隐去身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