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浩是如何在不惊动其他人的情况下,将刘硕文从饭店的某个地方转移到垃圾桶的?
那个小推车和塑料布,他是怎么带进饭店,又是怎么处理掉的?
大家又开始讨论。
有人认为孙浩有同伙接应,有人觉得他可能利用了饭店员工的疏忽。
这时,没有人忽略陆诚了。
印象改观。
人家不仅会抓贼,破案也是有实力的。
卫广军也看向了陆诚。
只见,陆诚再次拿出了那个之前被所有人忽略的、从墙根捡到的,不起眼的黑色塑料片。
放在证物袋里,一直在陆诚那儿,没人重视。
“技术队,能不能用显微镜和光谱仪,再仔细分析一下这片东西?特别是上面的网格状纹路。”
“好……试试。”
技术队虽然觉得这塑料片太小太破,估计分析不出啥,但还是照做了。
结果出来,让人振奋!
那网格状纹路,经过高清还原和数据库比对,竟然是一种特定品牌、特定型号的大型折叠式露营行李袋内衬的防撕裂网格!
而这种行李袋,容量巨大,完全足够装下一个成年人,并且便于折叠携带,展开后质地坚韧,能有效防止液体渗漏!
“我明白了!”一名警员猛地一拍大腿,
“孙浩根本不是用什么小推车和塑料布在饭店内部转运尸体!”
“他是直接用这种大号折叠行李袋,在杀害刘硕文后,将其装进去,然后冒充是大型垃圾或者自己携带的物品,直接拖到后厨垃圾堆放处,塞进了垃圾桶!”
“那个小推车,是他抛尸时,在墙外使用的工具!”
“墙根的塑料片,就是行李袋在从墙外递进来时,被砖头剐破掉落的!”
不仅他明白了,其他人也都明白了。
一切豁然开朗!
孙浩的整个作案流程清晰地呈现出来:
以吃饭为名将刘硕文骗至饭店隐秘处杀害。
用事先准备的大号折叠行李袋装尸。
冒充垃圾将尸体袋拖至后厨垃圾堆放处。
买通垃圾车司机将特定垃圾桶运走。
垃圾车将尸体运至分拣场。
孙浩或其同伙在分拣场附近接应,用折叠小推车将尸体转运至枯井抛尸。
这个计划环环相扣,充分利用了环境和管理漏洞,心思之缜密,手法之大胆,令人咋舌!
这个孙浩,是智商在线的。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陆诚一步一步,很容易的,顺藤摸瓜,破了案。
现在瞧他那淡定的样子,为什么会有种“破案大神”的感觉?
如果没有陆诚坚持他那条线,这桩案子指不定会走多少弯路。
想想确实有点后怕……
这案子后面就很简单顺利了,几乎已经是明牌了。
面对重新梳理后的、无懈可击的证据链和推理,孙浩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他交代了因债务纠纷杀人的事实,并对整个抛尸计划供认不讳。
他特意选择了那种带网格内衬的结实行李袋,就是为了防止血迹渗出,却万万没想到,百密一疏,一片微不足道的碎片,成了揭开他整个完美犯罪画皮的突破口。
案件圆满告破。
整个刑侦支队上上下下,对陆诚那是彻底服气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观察力强”或者“运气好”能解释的了。
从最初在杂草丛中发现被忽略的转运痕迹,到提出凶手绕行抛尸的大胆假设。
从在墙根找到毫不起眼的关键物证,到自信坚持调查垃圾车监控,发现那几乎不可能被察觉的血点。
再到最后,凭借一片被所有人视为垃圾的塑料片,精准还原出凶手核心的运尸工具……
陆诚的每一步,都走在了他们思维的前面,甚至是指引出了一个他们完全没想到的方向。
原本以为陆诚是走错了方向,在自己的思路上钻牛角尖。
事实却截然相反,陆诚竟是对的。
真相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那个之前直性子的刑警,现在对陆诚竖起大拇指:
“我服了!真的服了!你这脑子,是真跟我们不一样!”
另一个老刑警感慨:“哎,办了那么多的案子,思维都固化了,还得是年轻人的脑子……”
可刑侦支队的年轻干警不在少数。
听到这话,他们脸臊得不行。
……
(https://www.mbaoga.cc/66645_66645412/12773330.html)
www.mbaoga.cc。m.mbaog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