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借几把伞呢?”

“想借2把。”牛犇回答道。

山山想了一下,“确实不多,一百多件成衣,几百上千件搭配。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制造下雨场景,一条线的模特都打油纸伞。另外一种方法,这个油纸伞的伞面为世界级大画家所作,这样能引起关注度。”

赵百钱在旁边听着,觉得山山好厉害啊,她才刚知道这件事,就能理清楚头绪、想出对策,脑子转得太快了。

“后一种比较难,但不是不可能,”接下来山山没再说出去,在她看来,现在的很多世界级大画家的画作也就一般,营销做的好,追捧者众多,不如一些普通画家的画作。

“第一种倒有可能,明天2月才举办时装周,说明有充分的改造时间。”

山山说完,牛犇说,“我立刻去联系他们,问一问他们的安排,如果一条线都用油纸伞最好了。我们是邮件联系的,有时差,估计他们明天才能回复。”

他刚发完邮件,没想到手机“咻”的铃声一响,牛犇挑眉,“这么快回复了?”

牛犇不知道米兰那边的负责人等的十分焦急。山山的油纸伞是他们见过最美的油纸伞,如果被拒绝,本次江南水墨的主题将逊色不少,他们准备将油纸伞作为开场第一位。因为涉及到保密内容,他们不能和牛犇透露过多。

牛犇读着邮件,“他们说多加入许多的油纸伞作搭配,他们之前考虑过,一个系列的十个模特都用油纸伞,方案几乎被淘汰了,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油纸伞。他们在考察可靠的油纸伞商家,有些做的好,但是画纸不符合主题,所以油纸伞系列的计划只好搁置了。”

很多老手工艺人往往制作油纸伞的时候,不会过多考虑伞面,伞面的画作比较粗糙。要么伞面精美一些的,伞骨并非正宗的油纸伞制作方式,在外国人看来,就不叫油纸伞了。

山山的油纸伞不同,伞骨和伞面都非常精致,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十个模特油纸伞吗?”山山喃喃,“八幅画,倒也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