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家村多山地,夏日里虽然雨水多,但还是不足以维持作物的生长。以往村里人都是用木桶挑水前去灌溉,可杯水车薪,根本就顶不了多大用。
如今山上种的都是玉米,虽然耐寒,但这几日日日暴晒,原本还绿得发黑的叶子如今也变黄了,有些甚至都干焦了。
顾家在山上没地,沈楠这段时日又在个江停风商量开多宝阁的事,所以便给忽略了。要不是村长说,她都不知道玉米缺水这般严重。
这玉米可是粮食啊,如今沈楠说有办法解救,村里人自然是积极参与。原本沈楠还想着至少能四五天才做成的筒车,他们居然两日便做好了,甚至还搭建好了用来引水的水槽。
筒车不同于翻车,相较下来它更省力,运用水流推动车轮,车轮上绑有竹筒。竹筒把水提到高处后流入水槽,从而完成灌溉。①
沈楠之前旅游的时候曾经见过这种设备,但自己上手做,还真是第一次。所以别说是村民了,连她都紧张的手心直冒汗。
但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村民们没日没夜赶出来的两个筒车运转正常。随着车轮打水的声音,转到上方的竹筒缓缓流出水来,顺着竹子搭的水槽,流入了地里。
“有水了,有水了!”地上的女人扯着声音喊,话语中是掩不住的激动和欢欣。
声音传到这头,又是一阵欢呼,要不是沈楠是个女子,他们一定把她扔起来丢两下,以表示自己的感激和喜悦。
沈楠选的建筒车的地方水流都比较湍急,车轮转速不慢,送过去的水自然也多。
其他两个村的人远远看着顾家村那地上横竖交叉的竹筒,心中也满是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