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呢,如今家里没啥活,娘说让我们不用起得太早。不过大哥和三哥倒是醒了,这会儿正往回来背藤条呢。”
靠山屯地处偏远,又被大山包围,三个村子的人几乎就是靠山吃山,日常侍弄着那几亩地,闲暇时间用藤条,竹篾啥的编些筐啊,簸箕啥的,等到了赶集的日子卖了,多多少少也能贴补家用。
顾三郎他们如今背的藤条是去年砍的,沤在水里一个冬天,剥皮后是又白又有韧劲,编成筐后又好看又结实。
马上就到春集了,得趁着那个时节多编些,买个好价钱。
沈楠原以为靠山屯的人穷是因为懒,可这几日下来她才发现,这就是时代和地理造就的。
起床洗了脸,沈楠和顾小荞一起去弄饭,米缸里是顾云郎昨日新买的米,陈米,还只有半缸。但据顾小荞说,这已经算是好的了,顾三郎没回来之前,她们过的日子,都是有上顿没下顿的。
顾小荞负责烧火,沈楠则淘米下锅。
“嫂子,你这米放的太多了!”顾小荞见沈楠下了半碗米,轻声提醒道。
这米,她们可是要吃到赶集哪天的,照沈楠这个吃法,怕是三天就没了。
“不多,我省得分寸。”沈楠这几日日日清汤寡水,喝得她脸都快绿了,如今自己做饭,虽不能吃干的,但也不想太委屈了自己。
盖上锅盖,沈楠在围裙上擦了下手,准备去蒸馒头。
馒头都是现蒸的,用老面做发酵,但因为买不起碱,蒸出来的馒头总是带着一股酸味,其他人倒是吃习惯了,可沈楠每次咬一嘴都想流哈喇子。
趁着顾小荞不注意,沈楠把空间里提前买的碱抓了一小撮洒进温水里,开始和面。
她上初中的时候跟着奶奶学过蒸发面馒头,所以这对她来说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