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结伴而行,跟着大部队浩浩荡荡返回国都栎阳。
连日的奔波以及交谈,对于一个人能量的消耗是很大的,所以嬴渠梁在踏上马车那刻,直接就昏睡了过去。
不过比起之前从未平缓过的眉头,这次他的眉头很是舒展,嘴角还挂着一抹若有若无的浅笑,呢喃道:“嘿嘿,公孙鞅,余朝阳…”
“秦国可兴矣。”
这难得一见的温柔,使得全程陪同的公主莹玉当即沉默起来。
自坐上这王位以来,她大哥已经很久很久没笑过了。
‘公孙鞅、余朝阳…’莹玉眉头紧锁,葱白如玉的手指紧紧攥住裙角:‘可千万不要让大哥失望啊!’
而就在余朝阳返回栎阳,即将浩浩荡荡开始改革变法之际。
远在齐国的稷下学宫,同样对当下社会展开了激烈讨论。
伴随着一声钟响,人群开始鱼贯而入,他们席地而坐,表情庄严而认真。
老学究王德昌同样在此列,经过五个月的接触,他发现所谓的诸子百家,并非只是一群夸夸其谈的空想家。
而是一群实践家。
其中有主张仁和礼的儒家,有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亦有君主集权以法治国的法家,更有让人肃然起敬主张兼爱非攻的墨家…
思想碰撞,百家争鸣的目地只有一个,挽救天下苍生!
每一种不同的思想主张,都代表着一道政治理念,正因如此,这小小的稷下学宫才会聚集如此多的天下百家。
他们迫切的想说服其他人,使自己的思想主张得到认可,从而得到诸国君王看重,登上天下舞台,大展拳脚的同时施展心中抱负。
如今风头正盛的公孙鞅,也曾是稷下学宫中的一员,以法家身份同群雄辩论。
奈何秦公一简《求贤令》,钓走了这位法家高材生。
不过公孙鞅的离开,并未对稷下学宫的兴衰带来影响,依旧被天下士子视为圣地,每天都有天各一方的士子前来。
而今天的论题,正是最根本性的问题: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
这场辩论主张人性本善的,正是名扬天下的儒家孟子。
孟子年纪虽轻,却是儒家集大成者,继承孔子思想,主张仁政民本。
双眼如炬,仿佛蕴藏着世间真理,孟子正襟危坐祭酒左手方,语气睥睨道:“人性本善,人有四瑞,曰:恻隐、羞恶、辞让、是非。”
“得天下者,理当反对暴政,保民而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此话宛若一根引线,瞬间就点燃了整个学堂,还不待有人窃窃私语,就有一名法家门人骤然起身,斩钉截铁道:
“人性本利!”
“因人性有利,才有法度,天下人生而好利,方有财货土地之争夺,生而贪欲才有盗贼暴力与杀戮,生而有奢望,才有声色犬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