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最新领悟的密码,”他解释道,“真正的心意,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就能彼此印证。”
阿楚看着那两个字,突然明白,王献之不仅是在说他们,也是在说自己。
他的书法,他的密码,都是为了守护自己心中的那份“道”。
一阵白光闪过,阿楚发现自己置身于一片草丛中,周围全是飞舞的萤火虫。
不远处,一个少年正拿着一个白色的袋子,小心翼翼地捕捉着萤火虫。
“《车胤囊萤》,”晏辰看着少年把萤火虫放进袋子里,做成灯笼,“没想到真能看到这一幕。”
阿楚却皱起了眉头:“这么点光,能看清字吗?”
她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强光手电筒,打开开关,瞬间照亮了周围的一片。
小主,
车胤被突如其来的光亮吓了一跳,警惕地看着他们:“你们是谁?这是什么妖法?”
阿楚赶紧关掉手电筒,解释道:“我们是路过的旅人,这是我们家乡的一种照明工具,不是妖法。”
车胤半信半疑,但看到阿楚和晏辰没有恶意,也就放松了警惕。
“我叫车胤,”他自我介绍道,“因为家里贫穷,买不起灯油,只能用萤火虫的光来读书。”
晏辰看着他袋子里的萤火虫,突然问:“你每晚都这样吗?”
车胤点点头:“是啊,只要天气好,我都会来这里。”
阿楚注意到,车胤虽然穿着朴素,但衣服很干净,手上也没有长期劳作的厚茧。
这不像一个家境贫寒的人该有的样子。
更奇怪的是,他捕捉萤火虫的动作,熟练得有些过分,仿佛做过千百次。
“你读的是什么书?”晏辰又问。
车胤从怀里掏出一卷竹简,递给他们。
阿楚接过一看,上面写的字,她一个都不认识,既不是隶书,也不是楷书。
“这是……什么文字?”阿楚疑惑地问。
车胤眼神闪烁了一下:“是……是我家乡的一种古文字。”
晏辰接过竹简,仔细看了看,又闻了闻。
“这竹简上的气味,和萤火虫身上的,很像。”
车胤的脸色瞬间变了。
阿楚和晏辰对视一眼,都明白了这里面有问题。
在他们的追问下,车胤终于说出了实情。
原来,他根本不是因为贫穷才囊萤夜读,而是在寻找一种特殊的萤火虫。
这种萤火虫只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出现,它们的翅膀上,带着一种只有在特定光线下才能显现的纹路。
而那些纹路,正是解开他家族世代守护的一个秘密的关键。
那卷竹简上的古文字,记载的就是关于这个秘密的线索。
“什么秘密?”阿楚好奇地问。
车胤犹豫了一下,说:“是关于一座地下宝库的位置,据说里面藏着能让国家富强的宝藏。”
但他也坦言,自己并不想找到宝藏,因为他知道,那样的宝藏,只会引来战乱和纷争。
他捕捉萤火虫,只是为了研究那些纹路,希望能找到一种方法,永远封存这个秘密。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毁掉竹简?”晏辰问。
车胤苦笑:“我试过,但这竹简水火不侵,根本毁不掉。”
阿楚突然想起褒姒送的那块水晶,从包里拿出来,放在竹简旁边。
神奇的是,水晶接触到竹简后,竟然发出了淡淡的光芒。
竹简上的古文字,开始慢慢消失,被一种他们能看懂的文字取代。
那上面记载的,根本不是什么宝藏,而是一种先进的农业技术,能让粮食增产数倍。
“原来如此,”晏辰恍然大悟,“所谓的‘宝藏’,其实是这种技术。”
车胤看着竹简上的文字,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他家族守护的,根本不是能引发战乱的财富,而是能让百姓安居乐业的知识。
“我明白了,”车胤喃喃自语,“祖先们是怕这种技术落入坏人手中,才用这种方式保护起来。”
阿楚笑着说:“现在你知道了,就不用再抓萤火虫啦。”
车胤摇摇头:“不,我还是会来的。”
他看着飞舞的萤火虫,眼神温柔:“它们不仅帮我解开了秘密,也让我明白了,真正的财富,不是金银珠宝,而是知识和希望。”
离开的时候,阿楚把那个强光手电筒送给了车胤。
“虽然没有萤火虫浪漫,但看书更清楚。”
车胤接过手电筒,郑重地说了声“谢谢”。
他知道,阿楚和晏辰的出现,不仅帮他解开了家族的秘密,也照亮了他未来的路。
一阵冷风吹过,阿楚打了个寒颤,发现自己站在一片雪地里,周围白茫茫的一片。
不远处,一个年轻人正坐在雪地里,借着雪反射的光看书。
“《孙康映雪》,”阿楚裹紧了身上的外套,“这也太拼了吧,不冷吗?”
晏辰从背包里拿出一条围巾,给她围上:“古代的学霸,果然名不虚传。”
他们慢慢走过去,尽量不发出声音。
孙康看得很入神,直到阿楚不小心踩断了一根树枝,他才抬起头。
看到阿楚和晏辰,孙康明显愣了一下:“你们是谁?怎么会在这里?”
“我们是迷路的旅人,”晏辰解释道,“看到你在这里看书,觉得很惊讶。”
孙康笑了笑:“没办法,家里穷,买不起灯油,只能用雪光来将就一下。”
阿楚看着他冻得通红的手,忍不住说:“这样看书,很伤眼睛的,而且容易冻伤。”
孙康叹了口气:“我也知道,但时间紧迫,不能浪费一分一秒。”
“什么事这么急?”晏辰好奇地问。
孙康犹豫了一下,说:“我在研究一种草药,能治疗冻伤的,很快就要到最佳采摘期了,必须抓紧时间弄明白它的特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阿楚和晏辰都有些惊讶。
他们一直以为孙康映雪是为了考取功名,没想到是为了研究草药。
“你为什么这么执着于治疗冻伤?”阿楚问。
孙康的眼神暗了下来:“我的家乡在北方,每年冬天都有很多人因为冻伤失去生命或肢体,我想找到一种方法,改变这种状况。”
晏辰看着他手里的书,上面画着各种草药的图案,旁边还有详细的注解。
“这些都是你自己画的?”
孙康点点头:“是啊,我走访了很多地方,收集了这些草药的信息。”
阿楚注意到,孙康的书虽然破旧,但纸张很特殊,防水防潮,绝不是普通人家能拥有的。
而且,他对草药的了解,远超一个普通书生的水平。
“你是不是遇到过什么高人指点?”晏辰试探着问。
孙康愣了一下,随即苦笑:“算是吧,一位路过的老郎中,教了我一些基础的草药知识。”
但他的眼神,却出卖了他。
在阿楚和晏辰的软磨硬泡下,孙康终于说出了真相。
那位老郎中,其实是一位隐退的宫廷御医,因为得罪了权贵,才流落民间。
他看到孙康心地善良,又有学医的天赋,就把自己毕生的心血——一本关于冻伤治疗的秘籍,传给了他。
但这本秘籍是用暗号写成的,需要结合特殊的光线才能看懂。
而雪光,就是解开暗号的关键。
“所以你不是在看书,而是在破解暗号?”阿楚恍然大悟。
孙康点点头:“是的,我必须在明年冬天来临之前,破解所有暗号,然后把药方推广出去。”
晏辰看着他坚定的眼神,突然说:“我们或许能帮你。”
他从背包里拿出一个三棱镜,对着雪地,调整角度。
阳光透过三棱镜,折射出七彩的光芒,照在书页上。
原本模糊的暗号,在特定颜色的光线下,竟然真的显现出了清晰的文字。
“这……这是真的!”孙康激动得语无伦次。
阿楚笑着说:“这叫三棱镜,能把阳光分成不同的颜色,说不定其中就有你需要的光线。”
在三棱镜的帮助下,孙康很快就破解了大部分暗号。
他看着那些药方,眼中充满了希望。
“谢谢你们,”孙康真诚地说,“你们真是我的贵人。”
阿楚摆摆手:“不用谢,能帮到你,我们也很开心。”
离开的时候,孙康送给他们一束晒干的草药。
“这是‘忘忧草’,据说能让人忘记烦恼。”
阿楚接过草药,闻了闻,一股淡淡的清香,让人心情舒畅。
“其实,真正能让人忘记烦恼的,是希望吧。”她看着孙康忙碌的身影,轻声说。
晏辰握住她的手:“是啊,有了希望,再难的路,也能走下去。”
一阵眩晕过后,阿楚发现自己站在一片竹林里,周围的竹子都结着冰,显然是冬天。
不远处,一个男子正跪在地上,对着竹子痛哭流涕。
“《孟宗哭竹》,”阿楚看着男子哭得撕心裂肺,有些不忍,“他就是孟宗吧,为了生病的母亲,想要冬笋,所以在这里哭?”
晏辰却皱起了眉头:“你看这竹子的品种,根本就不是会生冬笋的那种。”
阿楚仔细一看,果然如此。
这些竹子的竹节又细又密,叶片也比较小,和她见过的能生冬笋的竹子完全不同。
更奇怪的是,孟宗虽然哭得很伤心,但眼神却很平静,甚至还在偷偷观察周围的动静。
“他好像不是真的在哭。”阿楚小声说。
晏辰点头:“更像是在演戏。”
他们悄悄靠近,想听得更清楚一些。
孟宗的哭声很大,但仔细听,就能发现他的呼吸很平稳,根本不像痛哭过后的样子。
“娘啊,您一定要好起来啊,”孟宗一边哭,一边念叨,“只要能让您康复,我愿意折寿十年啊。”
阿楚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这台词,也太狗血了吧。”
晏辰捂住她的嘴,示意她小声点。
就在这时,孟宗突然停止了哭泣,警惕地看向四周。
过了一会儿,一个穿着黑衣的人,从竹林深处走了出来。
“东西拿到了吗?”黑衣人声音嘶哑,听不出男女。
孟宗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小的竹筒,递给黑衣人。
“都在这里了,”他压低声音说,“上面的消息,可信吗?”
黑衣人接过竹筒,冷笑一声:“你只需要把东西送出来,不需要知道那么多。”
说完,黑衣人就消失在了竹林深处。
孟宗看着黑衣人离开的方向,眼神复杂,随即又开始痛哭起来。
阿楚和晏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原来,孟宗哭竹,根本不是为了冬笋,而是为了和黑衣人接头,传递情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阿楚一脸困惑,“孟宗不是以孝闻名吗?”
晏辰沉思片刻:“或许,他的孝,只是一种掩护。”
小主,
他们决定跟踪孟宗,看看他到底在做什么。
孟宗哭了一会儿,见四周没人,就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径直向山下走去。
他没有回家,而是去了城里的一家药铺。
阿楚和晏辰悄悄跟进去,听到孟宗和药铺老板的对话。
“张老板,我娘的药,准备好了吗?”
“早就准备好了,孟公子,”张老板递给他一个药包,“还是按照老样子,掺在粥里服用。”
“多谢张老板,”孟宗接过药包,又问,“最近城里有没有什么异常?”
张老板压低声音:“听说官府最近在严查来历不明的人,你自己小心点。”
孟宗点点头,付了钱,转身离开了药铺。
阿楚和晏辰跟在他后面,看着他买了些东西,才慢慢向家走去。
到了孟宗家,阿楚和晏辰看到他的母亲确实卧病在床,但精神状态还不错,不像是急需冬笋治病的样子。
孟宗把药熬好,喂母亲服下,然后坐在床边,轻声和母亲说着话。
他的表情温柔,眼神真挚,和在竹林里的样子,判若两人。
“看来,他对母亲的孝顺是真的,”阿楚小声说,“但和黑衣人接头,也是真的。”
晏辰点头:“这两者之间,一定有什么联系。”
他们决定再等一等,看看能不能发现更多线索。
半夜的时候,孟宗悄悄起床,离开了家。
阿楚和晏辰赶紧跟上去。
孟宗没有去竹林,而是去了城外的一座破庙。
破庙里,已经有几个人在等着他了。
“孟兄,事情办得怎么样?”一个看起来像是领头的人问。
孟宗点点头:“都按计划进行,官府那边的动静,张老板会及时通知我们。”
“那就好,”领头的人松了口气,“只要能拿到那批粮草,乡亲们就能熬过这个冬天了。”
阿楚和晏辰这才明白。
原来,当地的官府贪污腐败,把朝廷拨下来的赈灾粮草都私吞了,导致很多百姓忍饥挨饿。
孟宗和一些有良知的人,组成了一个秘密组织,想把粮草夺回来,分发给百姓。
他利用自己“孝子”的名声作掩护,和组织里的人接头,传递消息。
哭竹,只是他和接头人约定的信号。
“没想到孟宗还是个反抗腐败的英雄啊,”阿楚由衷地说,“比单纯的哭竹生笋,厉害多了。”
晏辰笑了笑:“是啊,有时候,表面看到的,未必就是事情的真相。”
离开的那天,阿楚和晏辰遇到了孟宗。
他正背着一捆柴火,看起来很疲惫,但眼神却很坚定。
“谢谢你们,”孟宗突然说,“虽然不知道你们是谁,但我能感觉到,你们没有恶意。”
阿楚和晏辰都有些惊讶。
“有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孟宗看着远方,轻声说,“哪怕要付出代价。”
阿楚知道,他说的不仅仅是夺粮草的事,还有他可能会失去的“孝子”名声。
但他显然不在乎。
因为他明白,真正的孝,不仅仅是对母亲的关爱,更是对天下百姓的责任。
一阵白光闪过,阿楚发现自己站在一片荒原上,远处旗帜飘扬,隐约能听到战马的嘶鸣声。
不远处,一支军队正在集结,为首的是一个气度不凡的男子,正对着一张地图沉思。
“《武王伐纣》,”晏辰看着那支军队的旗帜,上面画着一个“周”字,“那个应该就是周武王姬发了。”
阿楚却注意到,军队里有很多人,看起来都不像是士兵,有的面带书卷气,有的则像是普通的农夫。
“这军队的组成,有点奇怪啊。”阿楚小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