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班主深深叹了一口气,“看三位...也不似歹人,我就对三位说了实话吧!”
东平府经济非常繁荣,文人墨客云集,又被称为宋朝的戏曲之乡。
街头巷尾,无论是勾栏瓦舍还是茶坊酒肆,总能听见丝竹管弦与唱念做打声,寻常百姓张口都能哼两句调子,富家子弟更是以捧名角、办堂会为雅事。
而高家班,便是这戏曲之乡里响当当的字号,尤其武戏,更是一绝。
高家班的武戏,讲究的是“真功夫、硬桥马”。
班主高老爷子年轻时便是红遍东平府的武生,一身武艺扎实,翻打扑跌干净利落,当年演《长坂坡》的赵云,一个“鹞子翻身”能从三张桌子上稳稳落地,满堂喝彩能掀了戏台顶棚。
传到他这一辈,更是把武戏的精髓揉进了每一个身段里——徒弟们练的不是花架子,而是实打实的拳脚功夫,就连最基础的“走边”“趟马”,都透着一股精气神。
高班主名叫高云峰,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高慧,年芳十九,二女儿叫高霞,年芳十七。
高慧生得柳眉杏眼,肤若凝脂。平日里不施粉黛已是清丽脱俗,上了妆更是惊为天人。
高霞生得更是明艳动人,眉如利剑,眼似明星,一笑起来两个酒窝,真能迷死人不偿命。
姐妹俩一个温婉如兰,一个活泼似火。
二人的刀马旦功夫更是出彩,成为东平府最耀眼的戏曲名角,被称为“绝代双姝”。
就在前两天,高慧正在院中练武。
“表姐!”
有一个姑娘走进院子,看姑娘的岁数和高慧差不多,也是十八、九岁的样子。
“新荷!”
进来的女孩子是姑妈家的女儿,叫李新荷。
“你怎么来了?”
李新荷高兴地说:“明天,我们家辛集镇有庙会,听说还请了汴京来的杂耍班子。表姐,我特意来请你去逛庙会的。”
李新荷家住东平府辛集镇,离东平府也就十几里的路程。
宋朝时期的东平府,虽然已经很繁华了,不过,和我们现在的社会还是没法比的。
普通百姓买个日常用品,还有一些稀罕的物件,都是需要去庙会上买。
高慧放下手中的梨花枪,擦了擦额角的汗珠,笑道:“你这丫头,整日就想着玩儿。明日班子里还要排新戏呢。”
李新荷拉着她的衣袖撒娇:“好表姐,就半天功夫!再说了,你整天闷在院子里练功,也该出去透透气。我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