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从军事布局和战略风险的角度补充了邴原的观点,更是让殿内众臣,尤其是武将们深感认同。一时间,朝堂之上,“陛下三思”、“此时不宜出兵”的附和之声此起彼伏,几乎形成了一边倒的态势。
端坐龙椅的吴权,手指无声地敲击着扶手。邴原和徐晃所言,句句在理,都是基于北汉现实国情的冷静分析。他心中的那个“改变历史”的念头,在如此现实的困难面前,似乎显得有些苍白和冲动。他不由得微微蹙起了眉头。
然而,就在众议汹汹,几乎以为此事将就此作罢之际,一个清朗甚至带着几分稚嫩的声音,从文官队列末尾的角落里传了出来:
“陛下!微臣以为,可以派兵援助邢马台国平叛!”
这声音不大,却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刹那间,所有的议论声戛然而止,整个大殿上百道目光,齐刷刷地循声望去!
只见出班之人,是一个极为年轻的官员,看年纪不过二十出头,面容白皙俊秀,甚至带着几分未脱的稚气,唇上颌下蓄着精心修剪的三缕短须,试图增添几分老成。他身着的官服显示其品阶不高,大约是个议郎之类的闲散官职。此人,正是刚从军事学院毕业不久,凭借门荫初入朝堂的钟会——当朝重臣、书法大家钟繇的幼子。
在满朝老成持重的公卿重臣面前,钟会这个“初生牛犊”的突然发言,显得如此突兀和不合时宜。
没等钟会继续说话,位列前排的亚相华歆立刻脸色一沉,厉声呵斥道:“竖子无知!安敢在陛下与满朝公卿面前妄言军国大事!你初出茅庐,懂得什么兵马钱粮,懂得什么战略利害?以为这庄严朝堂,是你可以信口开河的市井集会之所吗?!”
华歆的斥责如同疾风骤雨,代表了绝大多数朝臣的看法。立刻,各种低声的议论和指责也纷纷响起。
“黄口小儿,不知天高地厚!”
“钟元常(钟繇字)何等稳重,怎生出如此狂悖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