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十里铺驿站,来回就得六十里路,就是骑马,也得跑一天路的。
难道,县太爷真的改变方案了?
此时,从城外涌入城内的流民越来越多,饥肠辘辘的流民们聚在县衙门口,眼巴巴看着排在队伍前面的城中百姓一碗碗地领粥食用。
“吃完了粥的让开地方,去街口排队。”
另外几名衙役打扮的亲卫,挨个登记复合人名,让登记入册后的人们,去街上的仁和粮行领赈济粮。
其实,吴六子带着五百步军,已经挨个摸过底了,把初步登记了百姓名册交给了刘三蛋。
领了赈济粮后的城中百姓,就不能再来吃粥了,自可在家中做饭。
前面吃完了粥饭的百姓,又在街口排队登记,登记完后又匆匆赶往仁和粮行,生怕慢上一步,粮食就会被其他人抢光一样。
但面对着紧闭着门板的仁和粮行,等得不耐烦了的百姓们,开始“啪啪啪”地拍打着门板叫喊。
“快放粮,大白天关门干什么?”
“黑心粮店,难道还敢贪墨朝廷的赈济粮不成?”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闭门不开,里面的人死哪儿去了?”
“……”
仁和粮行门口,叫骂声一浪高过一浪,吓得大气都不敢出的伙计们,聚在后院的一间屋子里急得团团转。
“听说县衙施粥了?”
“就是,掌柜的也赶过去看了!”
“县令大人如何又改变主意了?”
“应该是做给边军看,你想想,边军经过柳树县,要是看到百姓没有粮吃,他们能不上报朝廷吗?”
“地方的事,他边军急哪门子急?”
“屁话!鞑子一路烧杀抢掠,关边军何事?但人家边军还不是入关作战,剿灭了六万鞑子大军,难道人家还管不着地方的事?”
“话是那样说,边军不插手地方事务,这各种事务又没有明显的边界,地方百姓和鞑子打交道,这在平时也无可厚非,但在非常时期,边军有权查你是否通敌?”
“没错,边军不插手地方事务,那是边军嫌麻烦,不是说管不了!”
“县令大人去了驿站,这都两三天了还没回来,说明大人们在驿站和边军的将军们在商量治理大事,不然,地方官出面打个招呼,也就没什么事了,何故现在还没回来?”
“县令大人和即将撤回边城的边军将领们,有何大事要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