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与素问坐在桌前,小心翼翼地整理《道墨医合录》的残篇。素问用毛笔蘸着复原墨汁,轻轻涂抹在模糊的字迹上,原本看不清的 “墨家机关疗心” 五字,渐渐变得清晰。“你看,” 她指着书页上的文字,“这里记载着晚唐时,墨家用水力机关制作按摩仪,配合道家清心咒,治疗情志病的方法,正好能补充我们之前的疗心医理。”
灵枢点头,将另一卷《急救至秘》残篇放在修复仪上。仪盘启动,银丝轻轻托起破碎的书页,像一双温柔的手,将断裂的地方粘在一起。“这卷医书缺了‘心肺复苏’的部分,” 灵枢看着修复后的书页,“不过之前墨简找到的《器械医典》里,有墨家心肺复苏仪的图纸,我们可以结合两者,补全急救医理。”
墨简则带着弟子们修复《器械医典》。他拿着迷你图纸,对照着书中的文字,在一张墨家机关纸上画出完整的食材分析仪结构图。“大家看好,” 墨简指着图纸上的青铜感应纹,“这部分是检测食材属性的关键,之前医馆的仪器被烧熔,我们可以按这个图纸,重新制作 —— 墨家机关术讲究‘精准’,每一条纹路的粗细都不能错,否则就无法准确检测食材寒热。”
一位名叫青禾的弟子认真地记着笔记,她之前是绸缎庄的绣娘,手巧心细,最擅长修复破碎的书页。“墨简先生,” 她举起一片被烧得只剩边角的书页,“这页《膳养至秘》上只留下‘枸杞’‘菠菜’两字,后面的膳方是不是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墨简接过书页,放在寻籍仪上,仪盘指针微微转动,指向桌上的《道墨医合录》。“别急,” 他笑着说,“道墨医理相通,《道墨医合录》里记载着春季养肝的膳方,其中就有枸杞菠菜粥的做法,我们可以对照着补全这页内容 —— 这就是道墨同传的好处,就算某一卷医书残缺,也能从另一卷中找到补充。”
青禾恍然大悟,立刻翻开《道墨医合录》,果然在 “春季调膳” 篇中找到枸杞菠菜粥的详细做法,她小心翼翼地用复原墨汁,将膳方补写在残页上,字迹工整,与原书的笔迹相差无几。“太好了!” 青禾露出笑容,“这样一来,这卷残篇就完整了,以后弟子们学习膳养,也能看到完整的膳方了。”
可就在这时,墨简突然捂着胸口,脸色变得苍白。他手中的《器械医典》书页上,竟泛着淡淡的幽绿,试毒叶一碰,瞬间焦黑。“不好!这卷医书里藏着残踪气!” 灵枢快步上前,取出圣火草粉末,撒在书页上,幽绿的颜色渐渐消退。
墨简缓过神,眼中满是后怕:“之前整理时没发现,看来余孽在医书中藏戾毒的手法更隐蔽了,不仅在页边,还会夹在字缝里,稍不注意就会中毒。” 素问立刻取来 “戾毒检测仪”—— 这是用墨家机关改造的仪器,青铜针接触书页,若针头发绿,就证明有残踪气。“以后整理医书前,先用检测仪检查,” 素问将仪器分给弟子们,“安全第一,不能让弟子们因为整理医书而受伤。”
弟子们纷纷点头,用检测仪逐一检查手中的医书。虽然又发现两卷医书藏有残踪气,但都及时用圣火草粉末净化,没有造成伤害。灵枢望着桌上渐渐完整的医书,心中涌起一股暖意:道墨联手,不仅能找回医籍,还能化解余孽的阴谋,只要坚持下去,传承的火种就绝不会熄灭。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落在整齐的医书上,书页上的字迹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仿佛在诉说着百年医艺的传承故事。墨简拿起一张刚画好的器械图纸,对灵枢与素问说:“等医书整理完,我们就开始制作器械,有了医书与器械,再教弟子们医理,传承就能真正续上了。”
灵枢点头,青铜符在袖中泛着淡淡的金红,与桌上的医书、图纸相互共鸣,仿佛在呼应着这份坚守 —— 医籍虽残,人心不散;道墨同力,传承不灭。
四、未时传艺育徒续脉:道墨同授传医魂
未时的阳光已不似午时那般炽热,临时医馆的院子里,十位弟子整齐地站成两排,面前的石桌上,摆放着整理好的医书与墨家器械模型。灵枢、素问与墨简站在弟子们面前,手中分别拿着《黄帝内经》《道墨医合录》与《器械医典》,准备开始第一堂传承课。
灵枢翻开《黄帝内经》,声音沉稳有力,像春日里的惊雷,唤醒弟子们的注意力:“今日第一课,我们先学‘医道初心’。《黄帝内经》言‘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我们学医,不仅是为了治病救人,更是为了守护苍生的健康,不让医艺因战乱而失传 —— 这是道家的‘医道’,也是我们传承的根基。”
他指着石桌上的青铜食鼎模型,继续说道:“之前膳养堂的食鼎虽毁,但‘四季调膳’的理念还在。道家讲‘顺时而食’,春季养肝、夏季养心,这些医理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结合实际 —— 比如这位张弟子,你之前说家乡多寒,那北方百姓的膳养,就要多用地黄、羊肉等温性食材,这就是‘因时因地制宜’。”
张弟子立刻点头,他来自北方的幽州,家乡冬季寒冷,百姓多有寒症,之前总不懂为何同样的膳方,在北方与南方效果不同,如今听灵枢一讲,顿时恍然大悟:“先生说得对!我家乡的人吃梨总腹泻,原来就是因为体质偏寒,梨是寒性食材,以后我回去,就要教乡亲们用红枣、桂圆代替梨,这样既养生,又不会伤身。”
素问接着讲解《道墨医合录》,她取出一枚青铜针灸针,轻轻捏在手中:“道家的针灸,讲究‘气至病所’,而墨家的针灸辅助架,能让我们更精准地找到穴位。大家看,这辅助架上的刻度,对应着人体的经络走向,就算是初学针灸,也能避免误伤脏腑 —— 这就是道墨医合的妙处,取长补短,方能成良医。”
她让一位弟子上前,在辅助架的帮助下,精准地找到 “足三里” 穴,然后用银针刺入,力度适中。“针灸不仅是技术,更是心法,” 素问轻声说道,“道家讲‘心无旁骛’,针刺时要专注,才能感受到患者的气血变化,这与墨家‘专注机关’的理念是相通的 —— 无论是学医还是做器械,都要用心,才能做好。”
墨简则带着弟子们研究《器械医典》,他拿出一个迷你的食材分析仪模型,拆开后,里面的青铜感应纹、齿轮结构清晰可见。“墨家机关术,讲究‘实用’,” 墨简指着模型中的齿轮,“这部分是调节感应灵敏度的,若检测寒性食材,就将齿轮转到‘寒’档,检测温性食材,就转到‘温’档,每一个齿轮的转动,都要精准 —— 就像学医,每一个医理都要吃透,不能有半点马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青禾拿起模型,按照墨简的讲解,试着转动齿轮,仪盘上的指针果然朝着 “温” 档转动,她眼中满是兴奋:“原来器械制作这么有趣!之前我只会绣花,现在觉得,做器械和绣花一样,都要细心,才能做好。”
墨简笑着点头:“绣花是用心绣出图案,做器械是用心造出守护健康的工具,本质是一样的。以后你们中,有的会成为大夫,有的会成为器械师,但无论做什么,都是传承的一部分 —— 道墨医艺,缺一不可。”
可就在课程进行到一半时,一位弟子突然头晕倒地,脸色苍白,手中的《器械医典》泛着幽绿。“不好!医书里还有残踪气!” 灵枢快步上前,取出圣火草粉末,撒在弟子的额头与医书上,幽绿的颜色渐渐消退,弟子也慢慢苏醒。
“刚才翻书时,手指不小心碰到了字缝里的粉末,” 弟子虚弱地说,“然后就觉得头晕,浑身发冷。” 墨简立刻用戾毒检测仪检查所有医书,发现有三卷医书的字缝中,都藏着极细的黑色粉末 —— 正是隐戾丝磨成的,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余孽真是阴魂不散!” 墨简愤怒地说,“他们不仅想毁医书,还想在教学中伤害弟子,阻止我们传承!” 灵枢却冷静地说:“这更说明我们的传承是对的,他们越阻挠,我们越要坚持。从今日起,每次上课前,都要用检测仪检查医书,确保安全,绝不让余孽的阴谋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