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大眼带人不亮招人

诸葛青放下账本,看向儿子:“哦?亮儿有何高见?”

诸葛不亮从容道:“眼下城外流民众多,其中不乏精壮劳力和善于女红的妇人。我们何不趁此机会,以工代赈?可招募些妇人,到咱家的肥皂、白糖工坊做些分装、贴标等轻省活计,管饭,再给些微薄工钱。再招募些男子,去城外咱家的田庄,修缮水利,挖深池塘。父亲您想,今春大旱如此,依往年经验,秋汛恐会更猛,提前加固堤坝、疏通沟渠,有备无患。”

诸葛青捻须沉吟:“此举……虽是好意,然耗费颇大,且易招人非议。自有官府主持赈济,我等商贾之家,何必越俎代庖,徒惹麻烦?”

诸葛不亮微微一笑,笑容里带着几分商人的精明和谋士的深远:“父亲,您这算盘打得可就窄了。您想想,平日哪有这么容易招募到这么多廉价的劳力?如今正是‘抄底’纳人的好时机!我们所费不过些许粮米工钱,却能得实实在在的水利工程和工坊产能,更能收买人心,稳固家业。此其一。”

他压低了声音:“其二,据儿所知,秦王殿下在海外(指流求、金山等地)正亟需大量人口垦殖。如今内地流民遍地,正是输送人力的良机。我们在此地以工代赈,暗中甄别、安抚流民,待殿下那边船队准备停当,便可有序输送。这岂不是大功一件?父亲,您要相信儿的眼光,用不了十天半月,殿下要人的指令,必会到来!我们现在做的,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更是为国分忧的义举!”

诸葛青听着儿子条理清晰的分析,尤其是提到秦王殿下的海外布局,眼中闪过一道亮光。他深知儿子如今的身份和见识已非寻常商人可比。思索片刻,他缓缓点头,脸上露出了释然和赞许的神色:“亮儿思虑周详,远胜为父。就依你之言去办吧!我这就吩咐下去,在城外庄子设点,招募人手。家中存粮,还可支撑一段时日。”

诸葛不亮心中一块石头落地。他知道,父亲这一关过了,他在相州的这步棋就能走活。既能缓解本地压力,又能为秦王殿下的大计铺垫,一举两得。

就这样,牛大眼带着数百流民,踏上了前往大名府的艰难旅程,前路未卜。

而诸葛不亮则在相州城内,悄然布下了一颗以工代赈、暗蓄人力的棋子。

北方的旱灾仍在持续,但不同的人,已经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在这片焦灼的土地上,寻求着生机与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