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天降洪福!五十万巨款,国家级试点村!

晚饭后,村委会的大院灯火通明。

陆青山站在临时搭起的小土台上,将市里和农业部的决定向全体村民做了详细的宣布。

当听到“五十万专项资金”、“全国试点村”、“农业部专家组进驻”这些字眼时,整个大院都沸腾了!

欢呼声、鼓掌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许多老人甚至激动得抹起了眼泪。

就在村民们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时,陆青山眼角的余光瞥见了人群后方几个陌生的面孔。

那几个人穿着干部模样的中山装,脸上堆着笑,正和赵永年低声交谈着什么。

赵永年介绍说是邻近红旗村和松树沟的村干部,听说了山湾村的好消息,特地过来“学习取经”的。

其中一个尖嘴猴腮,眼珠子乱转的中年人,笑呵呵地对陆青山说:“陆同志年轻有为啊,以后可得多带带我们这些穷邻居。”

然而,陆青山的“山野之心”却敏锐地捕捉到,那几人笑容背后,眼神深处闪烁着一丝掩饰不住的嫉妒与审视,尤其是那个尖嘴猴腮的,话语中带着一丝酸溜溜的试探,甚至还有几分不易察觉的……

不怀好意。他心中一凛,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客气地与他们打了招呼。

“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嘛。”

看来,山湾村这块“香饽饽”,已经开始招人眼红了。

几天后,农业部派来的专家组浩浩荡荡地抵达了山湾村。

领队的是中国农科院的王敬民教授,一位年过六旬,戴着金丝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老专家,在国内土壤学和植物栽培领域是泰斗级的人物。

随行的还有几位年轻的博士、硕士,个个精神饱满,带着各种新奇的仪器设备,和沉重的皮箱。

在村委会举行的欢迎会上,江源县的张新成书记和刘跃进县长也亲自出席,对专家组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

初次见面,王敬民教授虽然客气,但言谈间却透着一股学者的严谨与审慎,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优越感。

当陆青山介绍完山湾村目前药材种植和养殖的初步情况后,王教授推了推眼镜,缓缓开口:“陆青山同志,山湾村的乡亲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发展经济的精神值得肯定。不过,恕我直言,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你们目前这种主要依靠经验和口传心授的模式,其科学性和可持续性还有待商榷。比如药材的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土壤肥力管理等方面,都需要更系统、更科学的方法。我们这次来,就是希望把科学的春风吹进山沟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教授的话虽然委婉,但质疑和几分居高临下的意味却很明显。

会议室的气氛微微有些凝滞。张新成和刘跃进对视一眼,都有些替陆青山捏把汗,生怕这个年轻人顶撞了专家。

第二天,陆青山便带着王教授一行人实地考察药材种植基地。

专家们拿着各种仪器,不时取样、记录,嘴里念叨着各种专业术语。

走到一片新开垦的黄芪地,王教授指着几株看起来长势稍弱的黄芪苗,皱眉道:“这片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而且似乎有些板结,透气性不足,会影响根系发育。小李,测一下酸碱度和微量元素。”

随行的几位年轻专家也纷纷点头附和,有人已经开始记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