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题跑远了,回到胶皮给阚老大拉皮条这事。
阚老大肯定要给胶皮面子的,三次相亲均诚意满满认真对待。那三个姑娘却个个有傲骨,都不稀罕做将军夫人。无一例外地都没看上阚老大,要么嫌他个头太高身板太厚恐将来吃不消、要么说他为人古板严肃么得情调。老房的女儿是三个人中最温柔的(当然肯定是迫于自家老汉的压力和来自于单位最高领导的期盼),说可以先谈三年恋爱,慢慢互相了解慢慢培养感情。
去你妈的拖字诀。你当这是青涩朦胧温馨可爱的校园恋情啊!你小房政治觉悟太低,对‘组织安排’完全不能领会撒。这等蠢婆娘不要也罢。胶皮如此安慰阚老大:咱别气馁,以后我再给你介绍。
‘下次一定’---懂的都懂:是领导先气馁了,穆委员面子都丢尽了,不会再给帮忙介绍了啦。
好像还是扯远了。前面说到哪儿了?理一下思路:组织出面解决阚老大个人问题惨遭失败---施州卫女权惨遭安南女同胞背刺---阚粹龙很优秀。对了,应当是八大员的事情。
话说当年。为体现革命队伍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为彰显官兵平等观念,刘师长将129师的后勤工种重新命名:伙夫改叫炊事员、马夫改叫饲养员、挑夫改叫运输员、卫兵改叫警卫员、号兵改叫司号员、勤务兵改叫公务员、卫生兵改叫卫生员、理发师改叫理发员。后又稍加调整。这事深得军心民心,炊事员、卫生员、饲养员、司号员、公务员、通信员、运输员这最早的八大员称呼很快传遍整个解放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八个中名头最响亮的无疑是炊事员了。
你去问退役老兵们,他们一定会告诉你:他们想念部队最深的肯定不是指导员的谆谆教诲,必定是炊事班做的饭菜。对于当过兵的人,炊事班做的饭菜和妈妈做的一样,会一辈子想着念着。
炊事员,从清晨开始就被锅碗瓢盆包围,满手油满脸汗,他们端上来的馄饨饺子面条或者糖色浓重的红烧肉,总能让饿狼一样的战友狼吞个干净。战友们嘴上喊着食堂水平还得提升,心里都知道,炊事员是用真心在喂饱大家,用真情试图搞定同志们的胃。
作为与霉菌医疗兵、牢不可破联盟政委齐名的“三大强力兵种”之一,祖师爷大师傅(还是简称‘我军’吧)的炊事兵也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存在。在我军历史上,炊事兵绝大多数文武双全,炒菜颠大勺、杀敌扛大枪,是那种“下得了厨房,上得了战场”的六边形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