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朝廷由于国库空虚拖不起,只求速战速决。另有首辅方从哲的儿子犯了事正打官司,所以方老先生急需杨镐立功,指使兵部尚书黄嘉善传发红旗,天天催杨镐进兵。火急火燎地,也给杨镐四方协调带来问题。
萨尔浒战败之后的追责比战争更精彩。
四路人马中唯一全身而退的李如柏顶不住舆论压力自杀了。万历帝则不予答复御史对杨镐的弹劾。不多久,开原、铁岭相继失守,李家三公子时辽镇总兵李如桢不肯发兵救援铁岭。经略熊廷弼论李如桢十不堪,李遂被罢任。言官则纷纷上书弹劾杨镐,万历帝这回没能顶住压力,将杨镐与李如桢下进诏狱。
天启元年,刑部将杨镐、李如桢判处死刑。天启帝称杨镐“轻率寡谋、贻祸至今”予以批准,与李如桢一起秋后处斩。时有左佥都御史王德完上疏请求赦免二人死罪,天启帝欣然准奏。
于是,果然,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工科给事中魏大中弹劾王德完,要求处死杨镐。其弹劾疏里只说处死杨镐,对李如桢只字不提。
魏大中,高攀龙的学生,所谓的东林‘前六君子’。
你东林党明着跳出来拉偏架了,案情开始明朗起来。
综观萨尔浒之战,主要问题还是准备不充分,力量不够,原本就是锅夹生饭。四路分进还是出兵一路,各有其利弊。而老奴之所以敢不按常理出牌,倾巢出动进行迎击,定是他掌握了我军的详细行动计划。战略本身各有长短,成败关键在于执行过程。而我军在执行前就已经泄密,老奴对我之情况了如指掌,因此才敢于弃守出战,倾巢而出,在五天内千里大跃进,来回奔波速战速决,使得杨镐的打算都落了空。因为泄密了,无论四路、一路,围城、野战,都难逃败亡之命运。泄密才是萨尔浒之战真正的败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个泄密者究竟是谁呢?表面上李家二公子嫌疑最大,而老赵却坚信:那个吃里扒外的应是李家三公子,那个东林党的边将白手套正是李如桢。
事后诸葛亮,后世包青天。穿越众的金手指大方光芒也。
正如战报可以作假,战线却骗不了人。案情可以扑朔迷离,当事人的结局却能清晰揭示真相。
首辅方从哲、兵部尚书黄嘉善有没有责任?有。他们不该因军费不济而催促杨镐出兵。他们是不是内奸?顶级骑墙高手方从哲被东林党骂得信仰崩溃晚节不保,投奔梁山司了事。黄嘉善在清军入关时散尽家资组织抵抗,全家死战殉国。他们不是内奸。
李如柏是不是内奸?如果他做下汉奸之实,担汉奸之名有何不可?他自杀,为自证清白,绝非畏罪自杀。
真正的汉奸就是东林党及其布置在边镇的白手套李如桢。泰森从各种资料中抽丝剥茧,乃证实了赵寿吉的猜测。李如桢如何获取的详细行动计划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就是他向老奴泄露了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