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增派兵力。”郭图打断他,“但切记,眼下仍是和平时期,朝廷对地方兵力有严格限制。我们明面上不能招募太多兵勇,以免授人以柄。”
蒋义渠会意地笑了:“先生放心,孝义营的弟兄们都以家丁、护院的名义登记在册。至于那五十名轻弩手和一百角弓手,更是分散在各处庄园中训练,外人无从知晓。”
郭图满意地点点头。这就是袁绍的聪明之处——表面遵守朝廷法度,实则暗中积蓄力量。
目前袁绍可以直接调动的兵力,除了留守南皮的一千守军外,还有三千刀盾手,以及蒋义渠的两千孝义营。孝义营编制特殊,包含五十名轻弩手、一百角弓手、五百刀盾手和一千五百长枪手。
“五千三百五十人...”郭图喃喃自语,这数字不包括袁绍那四百五十二人的亲卫队。在表面平静的冀州大地上,这些力量如同一把藏在鞘中的利剑,随时可能出鞘。
“对了,”蒋义渠临走前突然转身,“主公让我转告先生,三日后在南皮召开军议,请先生务必参加。”
郭图目送蒋义渠离开,心中已有了计较。
曹操的离去看似突然,实则早有预兆。那个野心勃勃的年轻人不会甘于人下,袁绍也早就看透了这一点。所以逢纪、许攸等人才能提前布局,让权力交接如此平稳。
夕阳西下,郭图站在县衙高处,眺望着东光县城。
炊烟袅袅,市井喧嚣,百姓们过着看似平静的生活。但他们不知道,在这表面的安宁之下,暗流正在涌动。太平道的活动,曹操的离去,袁绍的暗中准备——这一切都预示着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郭图的思绪。
县尉匆匆赶来,额头上还挂着汗珠:“郭令,急报!太平道众聚集在修县与东光交界处,人数约有千人,似有异动!”
郭图眼神一凛,立刻转身走向案几:“立刻派人通知修县,同时加强城防。另外,传我命令,东光守军即刻进入战备状态。”
县尉迟疑道:“是否需要请示府君?”
“不必。“郭图斩钉截铁,“主公早有明令,太平道之事,东光、修县可自行处置。待局势稳定再行禀报不迟。”
当夜,东光县城墙上火把通明。郭图站在城楼,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火光,心中盘算着对策。他想起荀彧临行前的叮嘱:“公达,冀州乃四战之地,守城不易。然袁公志在天下,吾等当为其稳固根基。”
冷风吹拂着郭图的衣袍,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站在了一个微妙的位置上——既是袁绍的谋士,又是一县之令。曹操留下的空缺,或许正是他郭图施展才华的机遇。
小主,
“报——”一名斥候快步登上城楼,“太平道众已开始散去,似乎只是寻常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