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灯照玄:武当丹草记(上卷)

清玄道长眼睛一亮:“我只知道这草能治眼疾、利咽,倒没听说能治惊风。王阿公,您说说,具体怎么用?”王阿公坐在炕边,指着布包里的草药说:“得用新鲜的全草,连根带叶,要是没有新鲜的,晒干的也成,不过得加量。把草洗干净,切段,和生姜、葱白一起煮水,煮好后加点点蜂蜜,给娃灌下去,一天喝三次。另外,还得用这草煮的水擦娃的手心、脚心、额头,能退烧。”

“这法子有道理。”清玄道长点点头,对云樵说,“‘浆水罐’性寒,能清热,热清了,风自然就停了。生姜、葱白能解表散寒,防止寒凉伤了娃的脾胃,蜂蜜能调和药性,还能让娃愿意喝。这是民间的智慧,比书里的方子更贴地气。”

云樵赶紧跟着王阿公去后山找“浆水罐”,雪地里的草不好找,两人在乱石坡里扒了半天,才找到几株新鲜的,连根挖了出来。回到李老根家,云樵把草洗干净,切段,放进砂锅里,加了生姜、葱白,倒上山泉水,用柴火慢慢煮。药煮好后,他舀出一碗,放温了,加了点蜂蜜,李老根的媳妇抱着孩子,一点点喂了进去。

过了一个时辰,孩子的烧退了些,抽搐也少了。云樵又用煮好的药汤给孩子擦手心、脚心、额头,孩子渐渐睁开了眼睛,嘴里喊着“娘”。李老根夫妻俩高兴得直哭,拉着清玄道长和云樵的手,一个劲地道谢。王阿公坐在一边,笑着说:“这法子是我爷爷传下来的,以前村里的娃得惊风,都是这么治的,只是没几个人把它写在纸上。”

云樵看着孩子渐渐好转,心里又多了一层明白:原来草药的用处,不只是书里写的那几样;那些藏在民间的“口传知识”,是一代代人用生活经验攒下来的宝贝。他从怀里掏出个小本子,把王阿公说的“浆水罐治惊风”的法子记了下来,还画了“浆水罐”的样子,怕以后忘了。清玄道长见了,笑着说:“好小子,懂得把活学问记下来了。只是记的时候要留心,不同的娃体质不一样,用药的量也得变,不能死搬硬套。”

第三卷 疫起山村 辨证施药

转过年开春,武当山的杜鹃开得满山红,山间的溪流也解冻了,哗啦啦地往下流。可没等村民们好好赏春,一场眼疾突然在山下的几个村子里传开了——先是一个村民眼睛红了,接着是他的家人,再后来,整个村子都有人染上了,症状都一样:眼睛红肿、畏光、流泪,还伴有头痛、发热,有的人甚至看不清东西。

消息传到观里,清玄道长急得一夜没合眼:“这是天行赤眼,传得快,要是控制不住,怕是要蔓延到其他村子。”云樵跟着道长下山,到了最先发病的刘村,只见村里的人大多捂着眼睛,脸上满是痛苦,村口的碾子旁空无一人,平时热闹的院子也静悄悄的。

刘村的里正刘大叔迎了上来,眼睛肿得只剩下一条缝:“道长,您可来了!这病太邪门了,一天就传染了十几个人,村里的药都用完了,您快想想办法!”清玄道长先去看了几个病情重的村民,有个老太太不仅眼睛红,还伴有口苦、便秘,舌红苔黄厚;有个年轻媳妇眼睛红,却总觉得身上发冷,舌苔薄白。

“云樵,你看看,这两个人的症状不一样。”清玄道长对云樵说,“老太太是热毒炽盛,得用苦寒的药清热解毒;年轻媳妇是风热夹寒,得在清热的同时加点散寒的药,不能一概而论。”云樵点点头,他想起之前治张老栓的眼疾,用的是金银花、连翘配“浆水罐”,可现在病情不一样,用药也得变。

清玄道长让村民们把村里的晒谷场打扫干净,作为临时的药房,又让云樵去山里采摘新鲜的“浆水罐”,越多越好。村民们听说“浆水罐”能治眼疾,都主动上山帮忙,不一会儿就采了两大筐。道长把“浆水罐”分成两份,一份榨成浆汁,装在瓷瓶里,让村民们每天点眼三次;另一份晒干,和其他草药配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于热毒炽盛的村民,道长用“浆水罐”果实配黄连、黄芩、栀子,这些药都是苦寒的,能清热解毒,还加了大黄,用来通腑泻热,让体内的热毒从大便排出去。有个村民喝了药,第二天就拉了大便,眼睛的红肿也消了些,他高兴地说:“道长,您的药真管用,现在眼睛不那么疼了!”

对于风热夹寒的村民,道长用“浆水罐”配金银花、荆芥、防风,金银花清热,荆芥、防风散寒,既清了风热,又不损伤阳气。那个年轻媳妇喝了药,身上不冷了,眼睛的红也退了不少,她抱着孩子来谢道长,说孩子也被传染了,喝了药后好多了。

云樵跟着道长忙前忙后,每天熬药、分药、教村民点眼药,晚上还要记录每个患者的病情变化。有天晚上,他累得靠在药筐上睡着了,梦里梦见满山的“浆水罐”都开了花,枝头的灯笼像无数小太阳,照得整个武当山都亮堂堂的。醒来后,他发现道长还在灯下整理药方,桌上放着一本翻旧了的《本草拾遗》,道长指着书里的一句话说:“你看,这里写着‘浆水罐,主热咳,咽痛,小儿惊风’,可没写治天行赤眼,可见我们现在用的法子,是在实践里新得出来的。”

过了半个月,村里的眼疾终于控制住了,村民们都恢复了往日的活力,晒谷场上又响起了欢声笑语。刘大叔提着一篮鸡蛋来谢道长,说:“道长,要是没有您和云樵,我们村还不知道要遭多少罪呢!这‘浆水罐’真是神草啊!”清玄道长笑着把鸡蛋推了回去:“不是我们神,是这草木有神力,是老辈人的经验有神力。”

第四卷 丹房悟理 心灯相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