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鹤年听说后,对陈九真更敬佩了:“九真弟,你不仅懂药,更懂医者仁心。这破故纸能遇到你,是它的福气;咱太行的百姓能遇到你,更是福气。”陈九真笑着说:“医者仁心,本就是咱行医人的本分。只要这破故纸能治好更多人的病,我就满足了。”
第七卷 史笔收录传青史
后晋开运元年春,太行山里来了个特殊的客人——朝廷派来的史官刘仲文。他听闻太行山里有种“破故纸”,能治多种寒疾,还救了不少人,特意来采风,想把这味药写进《晋史·方技志》里。
刘仲文找到陈九真时,老人正在药田里除草。陈九真的背更驼了些,头发也白了大半,可双手依旧稳,拔草时不偏不倚,没伤着破故纸的根。“陈老丈,晚辈刘仲文,奉朝廷之命,来记录您和破故纸的故事。”刘仲文恭敬地作揖。
陈九真停下手里的活,把他请进屋里。屋里的墙上,挂着一本厚厚的树皮册——那是他这些年记的病案、种植法、炮制法,页面已经泛黄,却写得工工整整。“刘史官,俺就是个普通的药农,没读过多少书,说不出大道理,只能给您看看俺的本子,讲讲俺遇到的事。”
他翻开树皮册,从天福七年在山洞发现破故纸,到第一次用叶子治自己的老寒腿,再到治好张阿婆的腰膝冷痛、李大叔的五更泄泻、张老爹的咳喘、林氏的宫寒……每一个病案都记着病人的症状、用药的剂量、好转的时间,甚至还有病人的签字画押——那是村民们不会写字,按的手印。
“您看这个,”陈九真指着一页病案,“这是村里的小石头,三岁时得了寒积,肚子胀得像个皮球,吃不下东西,拉的便便是青色的。俺用破故纸配干姜、白术,研成末混在粥里喂他,三天就好了。”他又翻到另一页,上面画着破故纸的样子:叶片、荚果、种子,旁边还写着种植口诀,“这是俺编的口诀,村民们都记着,种起破故纸来就不费劲了。”
刘仲文一边听,一边记,笔在纸上飞快地写着。他还去了鹰嘴崖的山洞,看了洞壁上生长的破故纸;去了村民们种破故纸的地,问了种植的细节;还找了被陈九真治好的病人,一一核实病案。张阿婆拉着刘仲文的手,说:“要是没有九真和破故纸,俺这老骨头早就瘫在床上了,您一定要把这好药写进书里,让更多人知道!”
这时候,王鹤年也从潞州赶来,带来了自己的医案——里面记录了他用破故纸治好的三十多个病人,还有他对破故纸药效的分析:“破故纸性温,归肾、脾经,能温肾助阳、纳气止泻,盐炒入肾,酒蒸助阳,生用驱表寒,炮制后补里虚,实为治北方寒疾之要药。”他还补充道:“此药最初只在太行民间流传,口耳相授,陈老丈实践为先,晚辈文献为辅,方使其功效显于世间,这正是‘实践先于文献’的道理。”
刘仲文把这些都记了下来,还特意采访了村里的老人们,记录下他们口传的破故纸用法——比如王阿婆用破故纸叶子煮水泡脚治脚气,李伯用破故纸种子配核桃治老人夜尿多,陈栓柱用破故纸秸秆烧成灰拌在土里改良土壤……这些没被写进医书的民间智慧,都被他一一收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临走时,刘仲文对陈九真说:“老丈,您和破故纸的故事,不仅是太行的故事,更是咱中原医学的故事。晚辈一定会把它写进史书里,让后人知道,本草的智慧,不仅在医书里,更在百姓的实践里;医学的传承,不仅靠文字,更靠口耳相传。”
几个月后,刘仲文派人送来一本《晋史·方技志》的抄本,里面专门有一篇《太行破故纸传》,详细记载了破故纸的发现、药效、种植法、炮制法,还有陈九真的事迹,结尾写道:“破故纸生于太行,显于九真,实践为先,口传为辅,文献后成,此乃中原医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之真谛也。”
陈九真捧着抄本,老泪纵横。他把抄本挂在屋里最显眼的地方,对陈栓柱说:“你看,这破故纸不仅能治病,还能写进书里,让后人记得。咱陈家的本分,就是把这药、这法子,一直传下去。”
第八卷 薪火相传满太行
后晋开运二年秋,陈九真已经五十八岁了,身体大不如前,走路需要拄着拐杖,却还是每天去药田看看。他知道,自己年纪大了,得找个靠谱的人,把种破故纸、识本草、治寒疾的本事传下去。
他选了三个徒弟:一个是村里的孤儿狗剩,手脚勤快,对药田格外上心;一个是镇上药铺的伙计小马,识得些药材,想学着炮制;还有一个是王鹤年的徒弟小赵,读过医书,懂些医理,能帮着整理病案。
教徒弟时,陈九真最看重“认药”。他带着三个徒弟去鹰嘴崖的山洞,指着洞壁上的破故纸:“认破故纸,先看叶——卵形,带细齿,摸着有绒毛;再看果——扁圆荚果,熟了会裂;最后闻味——辛香温醇,不冲鼻。要是在山里迷了路,闻着这味,就能找到它。”他还让徒弟们亲手揉搓叶子,感受那股暖意:“记住这感觉,以后给人敷腿,就知道叶子够不够劲。”
教炮制时,他手把手地教狗剩盐炒破故纸:“火要文火,不能大,炒到种子发黄,香味出来就停,不然糊了就没用了。你看,像这样翻动,每粒种子都要炒到。”他教小马酒蒸破故纸:“米酒要陈年的,泡一夜,蒸一个时辰,种子吸足了酒气,才够温阳。”
教辨证时,他让小赵跟着自己去看病人。有次村里的周大娘得了“寒痹”,胳膊疼得抬不起来,连梳头都费劲。陈九真让小赵摸脉:“你看,脉沉紧,是寒湿痹痛,得用破故纸配独活、桑寄生,驱寒除湿。”小赵记在本子上,后来自己给周大娘煎药,喝了半个月,周大娘的胳膊就能抬起来了。小赵高兴地说:“师父,我终于懂了,辨证不是死记医书,是看病人的真症状!”
这年冬天,太行下了场大雪,山里的路被封了,邻村的一个孩子得了“小儿惊风”,还带着寒症,发烧、抽搐,手脚却冰凉。孩子的父母急得没办法,冒着大雪来找陈九真。陈九真年纪大了,走不动山路,就让狗剩带着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