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洱藿螺传 (下卷)

“鱼腥草的腥味别怕,它能钻到湿气最深的地方。”阿月一边敷药,一边给金花解释,“敷完药别坐在潮湿的地上,也别喝冷茶——冷茶会把湿气锁在身子里。”金花按此法换药,第一天敷完,就觉得腰里的“湿木头”轻了些,不那么胀了;第二天,红肿消了,瘀血淡了,能慢慢弯腰;第三天,腰不疼了,能背着茶篓去茶园采茶,准时把茶送到了大理城。

她特意给阿月带了罐自己炒的“雨前茶”:“阿月姐,这鱼腥草配藿螺太神了!我问了茶园的老阿婆,她们说夏末雨多,也用鱼腥草煮水喝去湿,只是没和藿草、螺胆汁一起用,您这法子,连腰里的湿根都除了!”阿月想起《大理府志》里“夏伤多湿,宜清利”的记载,在笔记上补充:“夏末洱海雨涝伤腰,暑湿瘀阻,淫羊藿汁拌螺蛳胆汁、鱼腥草外敷,每日一换,三日痊愈。白族茶农鱼腥草去湿经验与藿螺配伍结合,合五运六气‘水运过盛’之病机,印证《大理府志》‘清利’之理。”

第三卷 秋深枫落伤臂膀 藿螺归芎补血虚

乾隆二十四年秋深,苍山的枫叶红得像燃烧的火焰,猎户岩龙背着弓箭去山北坡猎鹿——秋末的鹿膘肥,鹿茸也值钱。他追着一只雄鹿跑了半个时辰,拉弓射箭时,手臂被旁边的枫树枝刮破,又因用力过猛,左臂肌肉拉伤,当时就觉得手臂又疼又麻,连弓箭都握不住,只能空手回村。

“阿月大夫,我的胳膊是不是废了?”岩龙走进药庐时,左臂垂在身侧,不敢动弹,伤口处的布条沾着血,已经发黑,手臂肿得比右臂粗了一圈,皮肤透着苍白——不像夏伤那样烫,倒带着秋深的血虚气。阿月解开布条,见伤口有三寸长,还在渗着淡血水,周围的瘀血呈淡紫色,摸上去微凉,按下去岩龙疼得直皱眉。

“岩龙哥,你这是血虚瘀阻,秋深的燥气耗了血。”阿月诊了他的脉,脉象细弱,舌苔淡白,“秋深‘秋收’,本该养肺藏血,你这阵子天天打猎,睡得少,血耗得厉害——血能载气,血虚了,气推不动瘀血,伤口也难愈合;再加上枫树枝刮破皮肤,燥气钻进伤口,所以又疼又麻,光散瘀不行,得补血。”

岩龙急道:“那可咋整?再过十天就是大理的集市,我还指望卖鹿肉换钱呢!”阿月笑道:“用藿螺胆汁,再加当归和川芎,保准你五天好利索。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能补血活血;川芎辛温,归肝心包经,能活血行气——这俩是‘相须’配伍,补血不滞瘀,像苍山的枫叶带着秋阳的暖,再用藿草通筋脉、螺胆汁消肿,四药一起,血补了,瘀血也能消。”

她从药柜里取出当归和川芎——当归切片后呈淡褐色,带着甜香;川芎切片呈黄褐色,辛香浓郁;又去苍山采新鲜淫羊藿——秋深的藿草叶片带了点秋黄,却更厚实,药力比夏末稳;回到药庐,捞出螺蛳挤出胆汁,将藿草捣汁后,拌入当归末、川芎末和螺蛳胆汁,墨绿色的药汁里多了点醇厚的香气。

“当归和川芎要磨成细粉,才能渗进皮肤里补血。”阿月一边敷药,一边叮嘱,“敷完药别再去刮大风的地方,每天吃两个煮鸡蛋,补补气血——秋收养血,血足了,伤口才好得快。”岩龙按此法换药,第一天敷完,就觉得手臂不那么麻了,有了点力气;第三天,伤口愈合了,红肿消了,能慢慢抬臂;第五天,手臂不疼了,能拉弓射箭,赶在集市前猎到了雄鹿。

他特意给阿月送了块新鲜的鹿肉:“阿月大夫,这当归川芎配藿螺太管用了!我问了村里的老猎户,他们说秋深伤了,也用当归泡酒喝,只是没和藿草、螺胆汁一起用,您这法子,连血都补了!”阿月翻出《大理府志》,在“物产·药”卷中找到“秋伤宜补血”的记载,在笔记上写下:“秋深苍山猎户伤臂,血虚瘀阻,淫羊藿汁拌螺蛳胆汁、当归、川芎外敷,每日一换,五日痊愈。白族猎户当归补血经验与藿螺配伍结合,合‘秋收养血’之理,印证《大理府志》‘补血’之载。”

第四卷 冬末寒浪伤脚踝 藿螺姜椒温寒凝

乾隆二十四年冬末,洱海的浪裹着冰碴子,拍打着岸边的礁石,渔民海生驾着渔船去湖心捕鱼——冬末的鱼最肥,能卖个好价钱。他收网时,渔船被巨浪掀得晃了一下,海生没站稳,右脚脚踝重重磕在船帮上,又掉进冰冷的海水里,爬上船后,脚踝又肿又疼,冻得发紫,连走路都成了问题。

“阿月大夫,我的脚冻得像块冰,疼得钻心!”海生被儿子背进药庐时,右脚脚踝裹着湿透的麻布,皮肤呈青紫色,肿得像个大萝卜,摸上去比冬末的海冰还凉,按下去没有知觉——这是寒凝瘀阻,比上卷阿爷的寒伤更重,带着海水的酷寒。阿月解开麻布,见脚踝处的皮肤已经冻得发硬,还有几处小裂口,渗着血水,海生疼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海生哥,你这是寒凝经脉,海水的酷寒冻住脚踝了。”阿月诊了他的脉,脉象沉紧如弦,舌苔白厚得像一层霜,“冬末‘冬藏’,本该养肾,洱海的海水比苍山的风还寒,你掉进海里,寒邪顺着脚踝钻进经脉——踝属肾,肾主水,寒邪冻住肾经的‘阳气’,瘀血又堵在里面,所以又冷又疼,得用大温的药才能把寒邪赶出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海生的儿子急道:“阿月大夫,快想想办法!我爹要是好不了,我们家冬天就没活路了!”阿月笑道:“用酒炙藿螺胆汁,再加生姜和花椒,保准你七天好。酒炙藿草比生藿草温性强三倍,能钻进脚踝骨里散寒;生姜辛热,归肺脾胃经,能温中止呕、解表散寒;花椒辛热,归脾胃肾经,能温中止痛、杀虫止痒——这俩是‘相使’配伍,像洱海边上的火塘,能把寒邪‘烤’出去,再用螺胆汁消肿,四药一起,寒散瘀消,脚就不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