葎草作为传统中药材,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在历代医籍中多有记载,结合现代中医理论总结如下:
一、性味归经(四气五味与归经)
- 四气:性寒(属寒凉之品,能清泻热邪)。
- 五味:味甘、苦(甘能补益、和中,苦能清热、燥湿;部分文献提及微辛,辛能发散、行散)。
- 归经:归肺、肾、膀胱经(肺主气司呼吸,与清热利咽、止咳相关;肾与膀胱相表里,利尿通淋功效对应膀胱经;其清利湿热作用亦涉及肾经)。
二、功效
葎草的核心功效可概括为: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凉血止血。
- 清热解毒:清泻体内热毒,消散疮疡;
- 利尿通淋:通利水道,排出湿热,缓解淋证;
- 凉血止血:性寒能凉血,针对血热妄行之出血证。
三、主治范围
基于上述功效,葎草主治以下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