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至九九八十一次,开屉取药,见四药已融为一体,色如紫水晶,“蒸制后,寒性稍减,更易入肺。”他取药少许溶于金井水,见溶液分层:上层清(肺)、中层润(脾)、下层滋(肾),“三焦分治,各有所归。”
第四部分:四气五味调膏剂
玄真子取蒸制后的玄参膏,观其色:紫黑中透金黄,“紫黑属水(肾),金黄属金(肺),金生水,肺肾同治。”触之如琼脂,“膏质柔润,乃滋阴之征。”舔尝少许:初感微寒(清上焦热),继而苦甘(泻中焦火),末了咸润(滋下焦水),“四气五味俱全,可清可补。”
以膏剂涂于燥裂的桑皮上,见皮纹渐合,“膏能润燥,如春雨润物。”又将膏剂投入炉火中,见火焰转为青蓝色,“寒能制热,此乃以水克火。”他观膏剂在阳光下折射:内有七十二道金光,“应七十二候,周而复始。”
取膏剂少许喂给患燥咳的山雀,见其喉间痰鸣渐消,“肺属金,燥咳为金不生水,玄参膏金生水,故能止咳。”又以膏剂擦试铜剑,见剑上锈迹尽去,“金得水而利,此乃‘金水相生’之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五部分:七情配伍成丹膏
玄真子念及“膏方贵和,七情乃调”,遂取甘草(和中)、桔梗(载药上行)、陈皮(理气)与玄参膏同置玉臼,“甘草调和诸药(使),桔梗为舟楫(引),陈皮行气滞(佐),与玄参(君)、麦冬(臣)相使为用。”见五药相捣时,甘草泛土黄(脾)、桔梗透雪白(肺)、陈皮现橙红(脾),与玄参之紫黑、麦冬之青绿,形成五行相生之色环,“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
他取丹毒(秋燥之气)少许,以膏剂解之,见燥气遇膏化为清露,“玄参膏清燥,如露润秋。”又以膏剂涂抹枯木,见木皮转润,“枯木得水而润,此乃‘水能生木’。”
忽有松鼠衔来松果,玄真子见其皮毛焦枯,知患秋燥,遂以膏剂涂其周身,“松鼠属肾,膏剂滋肾,肾水足则肺金润。”片刻后,松鼠皮毛油亮,跳跃如飞,“此乃‘金水相生’之效。”
第六部分:天人感应现仙缘
制膏至第七日,忽见金井上方祥云缭绕,西方天际现楼阁,楼阁上有金母(西王母)乘白虎而至,手中持玉如意,上刻“金生水,水生万物”六字。金母以如意点化膏剂,见每滴膏剂上皆浮现白虎纹,“白虎属金,玄参属水,金生水,乃秋令之常。”
玄真子跪拜接旨,金母曰:“今岁燥金司天,汝以玄参滋水,合天地之道。”遂赐金箔千张,“以金裹膏,增强润肺之力。”玄真子抬头,见金母身旁有玉女持《金液丹经》,指点膏方配伍,“此乃天人授受,医道通灵。”
此时金井中涌出金泉,与膏剂交融,形成金丹,“金泉为地之金精,膏剂为天之水精,二精合炼,可治万燥。”玄真子取金丹悬于胸前,见其与天上太白金星对应,“人身小宇宙,药石大天地。”
第七部分:金母赐符留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