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回五·白露秋分·寒侵肺络】

制「麻黄汤」需用「天地人」三源水:天雪(前年冬至雪水)、地冰(今晨初冰)、人汗(健康童男汗渍)。清露在「温金灶」前摆设三鼎:上鼎蒸天雪与麻黄,中鼎煎地冰与杏仁,下鼎煨人汗与干姜。上鼎以松木火(属木,生火散寒)加热,中鼎用榆木火(属金,制热保肺),下鼎燃枣木火(属土,温中散寒),三火合炼,仿「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之序。

先将麻黄切段,投入上鼎,蒸腾的雾气中浮现「肺」字;再将杏仁捣碎,倒入中鼎,药汁沸腾时如龙吟,此乃「麻黄汤」的意象;最后将干姜切片,下入下鼎,辛辣之气与辛凉之味在蒸汽中相遇,形成「寒热相济」的雾环。清露以「阴阳杵」搅动三鼎药液,每杵必过下鼎,使「土气」贯通上下,此乃「土能生金,金能制木」的治法核心。

至卯时(大肠经旺时),清露取三鼎药液混合,投入「温阳石」(温性矿石,含硫磺)一钱,药液顿时分为三层:上层辛气如雾(肺),中层温气如霞(脾),下层寒气如冰(肾)。她以「卯时针」(卯时锻造的银针)搅拌,三层渐合为琥珀色液体,表面浮着十二颗「寒晶」(寒邪凝结之物),此乃「寒邪现形」。

忽然,白泽兽再次出现,口吐「商」音,震得药鼎共鸣,「寒晶」纷纷破裂,化作青烟散去。清露知是「温气胜寒」,遂撤火起鼎,药液竟自动分成十二份,对应十二经脉,每份药液中都有一根麻黄茎竖立如旗,正是「旗帜指引,寒邪消散」的意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四节·温剂散寒

施药场设在「温金台」,台分三层:上层置南方丙火灯,中层摆中央戊土坛,下层铺东方甲乙木席。清露着「温金道袍」,左手执「麻黄拂」,右手持「杏仁印」,先以拂尘蘸药汁遍洒坛周,再以印玺在患者「风门穴」盖印,印文为「温金散寒」,药汁遇热即显,如赤色胎记。

一位寒咳三日的老者上前,清露见其舌苔白腻,脉浮紧,乃以「透寒针」(针尖裹麻黄汁)刺「合谷穴」(大肠经原穴),针入即有寒气随针溢出,针柄结出细霜。随后以热药汁调干姜粉,敷于「肺俞穴」,药粉遇汗化作赤龙纹路,向四周蔓延,此乃「温气循经而行」。老者服药后,遍体微汗,咳出大量白痰,痰中竟有细小的冰晶,此乃「寒痰随汗而出」。

对小儿寒喘,清露以「杏仁露」调和姜汁,制成「温肺糖」,用「火箔纸」包裹,每颗糖上都印有「温」字。孩童含服后,额角微汗,喘声渐平,此乃「辛温解表」之效。有个男童因寒邪闭肺致鼻翼扇动,清露取麻黄枝贴于「天突穴」,枝条竟自动发热,如温灸之效,男童顿时呼吸顺畅。

至辰时(胃经旺),清露命众人手握「干姜枝」,面向南方行「呼」字诀:「开口呼气,想象温气入肺,寒邪随气而出……」众人照做,呼出的白气中夹着冰晶,干姜枝则渐渐转为赤红,如吸满寒邪。

第五节·夜祭丙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