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奇怪的开展4

命名者及年代

Beng. Pl.,1903

目录

1植物学史

2形态特征

3产地生境

4生长习性

5主要品种

6繁殖方法

?分株

?扦插

7栽培技术

?光照

?土壤

?温度

?水分

?施肥

8病虫防治

?细菌性软腐病

?镰孢斑点病

?炭疽病

?矢尖蚧

9主要价值

?药用

?观赏

?净化空气

10植物文化

11化学成份

12药材鉴别

植物学史

播报

编辑

因两面均有不规则横纹,如虎尾而得名。 [6]

形态特征

播报

编辑

虎尾兰(2张)

草本植物。 [6]虎尾兰有横走根状茎。叶基生,常1-2枚,也有3-6枚成簇的,直立,硬革质,扁平,长条状披针形,长30-70(-120)厘米,宽3-5(-8)厘米,有浅绿色和深绿色相间的横带斑纹,边缘绿色,向下部渐狭成长短不等的、有槽的柄。 [11]

虎尾兰(19张)

总状花序,花白色或淡绿色, [6]花葶高30-80厘米,基部有淡褐色的膜质鞘;花淡绿色或白色,每3-8朵簇生,排成总状花序;花梗长5-8毫米,关节位于中部;花被长1.6-2.8厘米,管与裂片长度约相等。

浆果直径约7-8毫米。花期11-12月。 [1]

产地生境

播报

编辑

原产于非洲西部和亚洲南部,分布非洲热带和印度。中国各地有栽培。 [1]耐干旱,喜欢光照,温暖湿润的地方, [1]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 [6]

虎尾兰 [12]

生长习性

播报

编辑

虎尾兰适应性强,性喜温暖湿润,耐干旱,喜光又耐阴。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性较好的砂质壤土较好。其生长适温为20-30℃,越冬温度为10℃。 [2]

主要品种

播报

编辑

图片

特征

短叶虎尾兰

短叶虎尾兰为虎尾兰的栽培品种,也称小兰虎、虎耳兰。植株低矮,株高不超过20厘米。叶片由中央向外回旋而生,彼此重叠,形成鸟巢状。叶片短而宽,长卵形,叶端渐尖,具有明显的短尾尖,叶长10-15厘米,宽12-20厘米,叶色浓绿,叶缘两侧均有较宽的黄色带,叶面有不规则的银灰色条斑。叶片簇生,繁茂。 [2]

银短叶虎尾兰

银短叶虎尾兰,别名银边短叶虎尾兰。为虎尾兰的栽培品种。株形和叶形均与短叶虎尾兰相似。叶短,银白色,具有不明显横向斑纹。 [2]

圆叶虎尾兰

圆叶虎尾兰,别名棒叶虎尾兰、筒叶虎尾兰、筒千岁兰等,茎短或无,肉质叶呈细圆棒状,顶端尖细,质硬,直立生长,有时稍弯曲,叶长80-100厘米,直径3厘米,表面暗绿色,有横向的灰绿色虎纹斑。总状花序,小花白色或淡粉色。 [2]

姬叶虎尾兰

姬叶虎尾兰,植株呈放射状,叶质硬,广锥形,叶面凹槽形,背面半圆形,叶缘黄褐色。叶色暗绿,具横向浅绿色虎纹斑。 [2]

其他品种

还有叶面具宽窄不等、银白色纵条纹的银脉虎尾兰;叶片宽阔呈扇形的广叶虎尾兰(也称扇叶虎尾兰)也见于栽培。 [2]

繁殖方法

播报

编辑

虎尾兰繁殖方法可用分株和扦插繁殖。

分株

虎尾兰叶柄粗壮,叶片肥厚,可从叶片上发生不定根和不定芽,将整张叶片或部分叶片平插或直插入基质中后,在一定温度湿度条件下便可形成新的植株。 [7]

分株法是将生长过密的叶丛切割成若干丛,每丛除带叶片外,还要有一段根状茎和吸芽,分别上盆栽种即可。此法适合所有品种的虎尾兰,全年均能育苗,但以春、夏时节最佳,可于春季结合换盆进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虎尾兰

方法:

把植株从盆里脱出,用利刀将子株和母株分离,要尽量避免损伤根系,让割离的子株尽可能多的多带些根系,切口涂抹硫磺粉或草木灰,稍晾干后便可上盆。

子株分离后要置放于室内阴暗的地方,防止雨淋,并控制浇水,以免导致切口的腐烂,待新叶长出后才能转入正常的养护。

上盆时在植株根部可撒一些细沙,以利成活。盆土要选疏松、肥沃、通透性能好的沙质培养土。每盆可栽2-3株。 [2]

扦插

扦插法适合大量繁殖,但仅适合叶片没有金黄色镶边或银脉的品种,否则会使叶片上的黄、白色斑纹消失,成为普通品种的虎尾兰。

方法:

选取健壮而充实的叶片,剪成5-6厘米长,切下的叶片要置于干燥阴凉的地方数天,让切口干燥后,直插或斜插于介质中,插入深度为切段长的1/3或1/2,插后浇一次透水。插于沙土或蛭石中,注意不可倒置。露出土面一半,保持稍有潮气,一个月左右可生根。在15-20℃的条件下,约一个月就会从基部发根或长出根状茎,并逐渐长成新株。待小苗长出2-3片叶时可上盆定栽。

在夏季,插穗一月左右可长出不定根,之后从其基部萌发出新芽。待新芽长出叶子后,便可连插穗一起上盆移栽。其他季节扦插,生根的时间相对要长些。只要气温在15-25℃,何时扦插都可。对于根部已腐烂的虎尾兰,如果上部叶片没腐烂,照样可以剪下来进行扦插,一样可以成活。

金边及斑叶品种利用叶插繁殖出的小苗为绿色苗,金边及斑纹形状消失,降低了观赏价值,所以这些品种不宜用扦插繁殖,只能用分株繁殖。 [2]

栽培技术

播报

编辑

光照

虎尾兰(2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