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西方二圣不便亲自下场瓜分功德,只能借如来之手制造劫难不同。
太上老君这边,他本人就在天庭,派人制造劫难获取功德即可。
金角、银角占据的平顶山虽地处荒蛮,却非吃人魔窟。
他们擒住唐僧、猪八戒后,并未伤及性命,只是恐吓一番,以表对佛门传教的不满。
毕竟那紫金葫芦是法则类法宝,只需把人关在里面到指定时间,就会化成脓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要不是金银角故意放走孙悟空,孙悟空恐怕就死在里面了。
包括后面的青牛精也是如此,住在茫茫大雪的荒地,也不吃人,故意变衣服捆唐僧,明里暗里骂佛门假清高、手脚不干净。
之后又给天庭和佛门一个下马威,无论是天庭神仙还是佛门罗汉、金刚,但凡前来,都把他们的法宝收走,但不害他们性命。
直逼得如来亲自下场,将十八粒金丹砂献给太上老君,才放孙悟空继续西行。
而这十八粒金丹砂则是十八尊金身的香火供奉的功德金山。
此劫表面是孙悟空“请神救难”,实则是老君对佛派的公开勒索——所谓“金丹砂”,最终化作十八座功德金山,成了道教香火供奉。
老君两次出手都是为了威慑佛门,并未伤人,也没对三界造成太大影响,所以没有受到道祖处罚。
(此处需注明,原着《西游记》是长篇讽刺小说,讽刺的是明代嘉靖皇帝六十年不上朝、拜佛求仙的现象,吴承恩也借此讽刺当时的官场,比如天庭和佛教的人下凡吃人却未受惩罚,如来的护法大鹏更是吃了一城的人。)
(老君收礼放唐僧取经等情节虽未明写,但也暗含讽刺意味。)
(金角银角的“法宝威胁”与青牛精的“收宝示威”,本质上都是官场权谋的仙界投影)
(既要有“劫难”彰显佛法普度,又需留足情面让道教获利,最终苦的是凡人,肥的是上位者。)
(这种对宗教权威的解构,恰是《西游记》的讽刺精髓。)
(老君收“金丹砂”放唐僧西行,与现实中官员收礼放行如出一辙。)
(如来“先知劫难却迟不道破”,更暗讽官场推诿扯皮的积弊。)
(所谓“普度众生”,不过是权力博弈的遮羞布,而真正的慈悲,早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磨成了金箍棒上的铁锈。)
(作者将这些黑暗面解读并小说化,希望读者大大谨记《西游记》的这一讽刺性质。)
本章作者有话说是原着截图,可以细看神佛的丑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