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内阁的决定

讲话结束,孙传庭快马加鞭的返回了军营。

他在奏折上又添了几笔,将杨奇伟的讲话记录下来,而后将自己的推断与结论写上去。

完成一切,这才让人将奏折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京师。

三天后,京师,文渊阁。

腊月的寒风裹挟着细碎的雪粒,如利刃般划过紫禁城的飞檐。

文渊阁朱漆大门在狂风中吱呀作响,铜制门环相互撞击,发出沉闷的哐当声。

阁内青砖地上,炭盆中炭火正旺,跳跃的火苗驱散了些许寒意。

内阁首辅周延儒枯坐在主位上,蟒袍下摆垂落在地,褶皱间零星沾着几星灰烬,暗沉沉的蟒纹随着他微微颤抖的身躯若隐若现。

他手中紧紧攥着孙传庭的奏折,指节因用力过度而泛白,眼神空洞地盯着案上早已凉透的茶盏。

茶汤表面凝结着一层薄油,倒映出他眉头深锁、满脸疲惫的面容。

在他身前,温体仁眼神闪烁,时不时偷瞄周延儒的神色;

何如宠正襟危坐,双手交叠放在膝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

钱象坤则低头望着自己的鞋尖,似在沉思。

户部尚书毕自严枯瘦如柴的手指反复拨动着算盘珠子,算珠碰撞发出细碎声响,可他眉头越皱越紧。

他嘴唇几次翕动,似要开口,却在瞥见周延儒阴沉的脸色后,又将话咽了回去,只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

兵部尚书孙承宗背着手,在阁内来回踱步,靴底与青砖摩擦发出沙沙的声响,在寂静的阁内格外刺耳。

他时而停下脚步,目光紧紧盯着墙上斑驳的舆图,看向陕西、山西、河南的方向,欲言又止,脸上写满了焦灼与无奈。

窗外风雪呼啸,宛如一头凶猛的巨兽在嘶吼,而阁内众人,恰似被困在牢笼中的困兽,被内忧外患的局势压得喘不过气,满心皆是化不开的愁绪。

自孙传庭送来奏章已经过去两个多时辰,众人早已将奏章看完,可谁也不敢率先打破这令人窒息的沉默。

不知过了多久,周延儒缓缓长出一口气。

他伸手端起桌上的茶盏,对着茶面轻轻吹气,声音低沉而疲惫:“诸位,皇上已经差人前来询问前线的事情,咱们不能再拖下去了,总归是要给皇上一个交代。”

“孙总督这事,诸位到底是什么想法,咱们得拿出一个章程来。”

听到这话,众大臣默默对视,眼神中满是犹豫与不安,却无一人开口。

这事儿,实在太大了!

南阳失陷,唐王遇害,数十位皇族宗亲被抓,随便一件都是足以震惊朝野的大事,更何况还同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