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文和来了

听着老魏说出这般变态的话,江宁顿时又将脑袋摇得像拨浪鼓,尴尬地笑着说道:“魏公公,呃……这事还是算了吧。

本官晕血,而且心善,实在见不得太过血腥的场面。”

听完这话,老魏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道:“江大人跟咱家一样呀,都是心慈手软,见不得血腥场面。”

听着老魏竟大言不惭地说自己心慈手软、见不得血腥场面,江宁顿时一阵猛咳。

这老魏,还真是什么话都敢往外说,也不出去打听打听,在那些官员心中,他是怎样一副形象,这“心慈手软”四个字,跟他压根就沾不上边啊!

不多时,目光投向午门之外,只见李若愚大手用力一挥,刹那间,一众小太监纷纷停下手中正挥舞着的皮鞭,而后整齐划一地退到李若愚身后。

此时,杨涟和左光斗二人早已被打得瘫倒在地,止不住地发出痛苦的哀嚎。

李若愚脸上挂着看似和善却透着几分狠厉的笑容,慢悠悠地蹲下身子,看着二人说道:“杨大人、左大人,往后说话可得掂量掂量。

食君之禄,就该忠君之忧。

你们拿着大明朝的俸禄,却不办实事,反倒领着一群官员跑到午门之外,意图逼宫,这可是大逆不道的重罪。

还敢口出狂言,肆意诽谤君父,真不知道你们二位是有几颗脑袋,还是觉得全家日子过得太安稳,急着去见阎王?”

听着李若愚的话,杨涟和左光斗二人怒目圆睁,恶狠狠地盯着李若愚,却愣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也不知是被打得没了力气,还是气得说不出话。

就在这时,一名东林党官员扯着嗓子,声嘶力竭地喊道:“圣上视百官如家奴,竟任由一介阉宦鞭打百官,天理何在?

今日本官就要用自己的血在这午门之外写下一个大大的‘冤’字,让天下百姓和满朝文武都瞧瞧,我等忠心之臣所蒙受的冤屈!”

说罢,他艰难地站起身来,摇摇晃晃地朝着午门走去。

李若愚见此情形,眉头微微一皱。而在一旁看热闹的英国公张维贤、定远侯邓文明,以及徐光启、郭允厚、杨鹤等人,看到这一幕,眉头也跟着紧紧皱了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时,郭允厚脸色有些难看,忍不住说道:“这些东林党人还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啊。

这会儿多亏是这位李若愚李公公,脾气好,又饱读诗书,所以只是用鞭子教训一下,没动刀子。

这要是等到魏公公来了,只怕当场就得把他们‘送走’。”

在场众人听闻,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他们当然明白,郭允厚所说的“送走”,肯定不是送回家,也不是送去刑部大牢或者锦衣卫诏狱,而是直接送到阎王殿。

而且以魏公公的行事风格,搞不好还是一家老小集体“送走”,毕竟魏公公在这方面可是出了名的“讲究”。

看着眼前这般嚣张的东林党官员,李若愚眉头紧紧皱起,心中暗自怒骂:“这些酸儒当真是贱骨头,本以为一顿鞭子就能让你们老实点,没想到居然还敢如此张狂。咱家今日若不拿出点真手段,做出些成绩,恐怕往后在这朝堂上,他们心里就没咱家的地位了。”随即,他一咬牙,心一横,刚准备下令再给这上百名官员“松松筋骨”。

谁知就在此时,一群锦衣卫和一众京营将领如潮水般纷纷来到午门之外。李若愚瞧见这一幕,略一思索便明白这是己方人马到了,于是便暂时没再开口。

这时,杨涟和左光斗二人望着大批涌来的锦衣卫和京营将领,浑身止不住地颤抖,扯着嗓子喊道:“圣上难道真的要将我等斩尽杀绝,不听忠臣之言了吗?”

谁知,就在这当口,李若琏带着张文和笑眯眯地来到杨涟、左光斗二人身前,蹲下了身子。

杨涟和左光斗自然认识江宁的心腹李若琏,当即骂道:“李若琏,你这奸贼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