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兵围沈阳

江宁一听,瞬间明白了,原来孙承宗这位老大人在背后默默支持自己呢!

他连忙笑着点头,说道:“方公公,麻烦您回去转告皇上,我知道了。

我一定和李大人用心整顿军务,绝对不会辜负陛下和孙阁老的期望。”

说完,方正化便匆匆离开了。

随后,江宁满脸笑意,朝着李邦华拱手说道:“李大人,恭喜恭喜啊!”

李邦华听闻,苦笑着自我调侃道:“江大人,您可别拿老夫打趣了。

一切还得仰仗您牵头。

如今皇上和孙阁老都表明了态度,往后啊,老夫定当毫无保留地全力支持您!”

接下来几天,江宁雷厉风行地展开行动。

他首先着手在天津和山东登莱组建水师。

从鄱阳湖水师抽调兵力,充实到这两地。

山东登莱的地理位置极为关键。

在历史上,袁可立巡抚登莱时,就在此地训练水师,为毛文龙提供源源不断的钱粮支援,让毛文龙得以在皮岛有效牵制后金,使其不敢全力进犯辽东。

江宁对天津水师的训练同样极为重视。

天津紧邻运河,靠近大海,往来商船川流不息,其中有不少私自下海经商、从事走私活动的不法官商。

一旦天津水师训练有成,便能有力打击这些走私官商,而且还具备远航的能力 。

对于天津和登莱两地水师的领兵人选,江宁脑海中第一个闪过的便是俞大猷之子俞咨皋,他如今已被追封为镇海伯。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俞咨皋堪称水战行家。

彼时,他凭借出色的指挥才能,多次率部与荷兰人激战,成功收复澎湖,为沿海地区抵御外敌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无常。

在后来与海盗头子郑芝龙的较量中,俞咨皋阴沟翻船,身败名裂。

如今,江宁将俞咨皋调到登莱去训练水师,心想如此一来,应该能避免历史上那场致使俞咨皋身败名裂的悲剧发生。

可紧接着,天津水师的人选问题又让江宁犯了难。

当下天津总兵是猛将何可刚,然而何可刚在水战方面并不擅长,这可把江宁愁坏了。

无奈之下,江宁向李邦华请教天津水师将领的合适人选。

李邦华沉思片刻,推荐道:“如今有位闲赋在家的将领,沈有容,甚是合适。”

江宁听闻,赶忙查看沈有容的档案,一看之下,不禁大为惊讶,原来这位老将如今都六十多岁了。

见江宁面露迟疑,李邦华笑着解释:“江大人,古人云‘廉颇老矣,尚食斗米、肉十斤’。

这沈老将军在海战上,那可是一等一的高手。

虽年事已高,但经验丰富,完全可以让他去给何可刚传授水师作战的诀窍与战术,保准能让天津水师快速成长起来。”

江宁猛地一拍脑袋,暗怪自己太糊涂,一门心思只想着寻觅现成的水师名将,却忽略了用经验丰富的老将带新人这种稳妥办法。

当下,他立刻让李邦华拟好公文,任命俞咨皋为登莱水师提督,沈有容为天津水师提督。

俞咨皋此刻正在福建任职,江宁下令他赴任时,务必抽调一批战船和造船工匠一同前往。

解决了水师将领的问题,可新的难题又摆在眼前——造船工匠实在难寻。

江宁稍作思索,再次提笔签下公文,打算从南方抽调经验丰富的水师工匠赶赴登莱和天津。 零零电子书

同时,安排朝廷出面,在两地选址建造船坞,准备大规模兴建战船。

如此一来,从将领到工匠,从战船配备到基础设施建设,江宁全方位布局,一心要将天津和登莱的水师打造得兵强马壮,为大明海防增添坚实力量。

李邦华看完公文,倒吸一口凉气,忧心忡忡地说道:“江大人,训练水师、兴建战船可都是极度耗费银子的事儿啊。

眼下朝廷国库,怕是难以支撑这般巨额开销。

咱们一边在京城整顿京营、训练新兵,另一边又要在登莱和天津训练水师、大兴造船工程,这钱从哪儿来呀?”

江宁闻言,却是胸有成竹,脸上挂着笑意,不紧不慢地说道:“李大人,您大可放心。

户部如今库存尚有两千多万两白银,况且,商税改革推行后,整个北直隶每个月至少能收缴上来几十万两白银。

咱们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推进,资金方面还是有保障的。”

随后,李邦华也郑重地提起笔,在公文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这份关乎大明水师建设的重要公文,将由兵部直接呈交内阁。

李邦华深知,这一举措意义重大。

他将签好的公文仔细整理妥当,交给兵部的属官,叮嘱道:“务必以最快速度,将这份公文呈至内阁,不得有丝毫延误。”

属官双手接过,躬身领命,匆匆离去。

李邦华随即笑着说道:“江大人,如今在登莱和天津两处训练水师,可是一步妙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