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整顿京营

这时,江宁满意地点点头,心想眼前这两位国公还算懂事。

随后,他笑着提议道:“二位国公,如今这京城乃是是非之地。

本官有个主意,前段时间辽东总兵陈策因病请辞,您二位不妨上奏天子,以巡视辽东军务的名义去接了陈策的班,也好出去避避风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等京营这阵风过去,我在上奏天子重新保举一位辽东总兵,到时候您二位再回来。”

张维贤听后,感动不已,没想到江宁连退路都为自己考虑好了,赶忙拉着徐希点头称谢:“多谢江大人,老夫这就回府上写奏折。”

说罢,便与徐希二人匆匆告辞。

这时,李邦华满心疑惑地开口问道:“江大人,您把英国公和定国公都打发走了,可成国公呢?

难道您不打算知会他一声?”

江宁眼神瞬间变得冰冷,语气决然地说道:“成国公,本官可是特意留下来的。

本官就是要拿这位成国公朱纯臣来立威,又怎会舍得打发他走?”

听到这话,李邦华不禁大惊失色:“江大人,那可是一位世袭罔替的国公啊!”

江宁神色严肃地点点头,说道:“正是要拿这位国公开刀,不然如何能震慑住京城中的一众勋贵?”

李邦华见江宁竟真要对成国公下手,不禁暗自感慨,江大人这胆子着实够大。

就在此时,一名锦衣卫匆匆赶来禀报:“定远侯邓文明求见。”

江宁赶忙吩咐:“快请他进来。”

片刻后,定远侯邓文明走进来,笑着行礼:“本侯见过江大人、李大人。”

江宁也笑着回应:“不知是哪阵香风,把侯爷给吹来了。”邓文明笑着说:“本侯这是来给江大人您帮忙的。”

江宁一脸疑惑。

邓文明随即拿出圣旨,说道:“本侯已向皇上讨得恩典,担任中军都督府右都督,来给江大人您打下手。”

江宁难以置信地问道:“如今英国公和定国公都要去辽东暂避风头,侯爷怎么还往这复杂的局势里凑呢?”

邓文明哈哈笑道:“本侯身为宁河王之后,既是大明的侯爷,理当为国尽忠,又怎能置身事外?”

听到这番话,江宁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感慨,没想到满朝勋贵之中,竟还有如此一心报国之人。

他赶忙站起身,面向邓文明,郑重地深深鞠了一躬,诚恳说道:“本官在此,就先行谢过侯爷这份赤诚之心了。”

一旁的李邦华见状,也跟着深深鞠了一躬,表达对邓文明的敬意。

邓文明赶忙扶起两人,笑着说道:“其实啊,本侯爷也有自己的私心,本侯一直想着重振祖上的荣光,所以这次就下定决心,豁出去了。”

江宁闻言,笑着回应:“侯爷这份为国效力之举,便是对祖上最好的告慰。

宁河王若泉下有知,必定深感欣慰。”

随后,江宁即刻着手部署。

先是从藤骧四卫调来了2000名士兵,又从锦衣卫镇抚司抽调3000名锦衣卫,从而组成一支5000人的队伍,临时听用。

紧接着,他将曹文昭、满桂、召集过来。

由于江宁持有朱由校赐下的金牌,行事极为方便。

眼见众人齐聚,江宁便直截了当地说道:“先由定远侯邓文明牵头,李邦华协助,即刻开始对京营在册官兵进行全面清点,把老弱病残全部剔除,同时发放三个月军饷作为补偿。

另外,对京营的军械、物资、战马、盔甲等物资也要展开全方位清查。”

邓文明和李邦华立刻起身领命。

这时,江宁又接着说道:“本官已上奏天子,此次由曹文昭将军、满桂将军、还有远在两淮跟着魏公公办差的赵率教将军,负责新兵招募训练。

接着,江宁笑着看向三人,说道:“二位将军,如今赵率教将军远在两淮,招募新兵的差事就交给你们二位了。

如今本官给你们每人五万士兵的招募名额,每月军饷二两白银,并且已经备足一年的军饷粮草军械。

你们即刻开始在北直隶乃至北方数省展开募兵行动。

记住,只要青壮,那些家世清白的农家子弟优先录取。

一旦被成功录取,其全家可免税五年。”

曹文昭二人听闻江宁连军饷都已妥善备好,顿时激动得难以自抑。

这时,江宁继续笑着说道:“新兵录取之后,先发放六个月军饷,让他们能以安家用。

同时,要明确告知招募来的士兵,将来若上战场,一旦受伤或不幸阵亡,朝廷每年都会发放抚恤,并且减免其家中赋税二十年。

他们的子女还能在朝廷兴办的学堂免费读书。”

听到这番话,在场众人皆惊。

要知道,即便大明最精锐的九边将士,在战死或受伤后,朝廷也不过是象征性地发放一笔抚恤银子,此后便不再过问。

可江宁不但承诺减免将士家中二十年赋税,每年还有额外抚恤,甚至连他们子女的读书问题都考虑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