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武举策论考试

学子们简单吃过早饭后,就进场准备答题。

武举考试不像文举那么繁琐,江宁干脆把规矩改了,以烧完三炷香为考试时间,考题是袁可立和李邦华出的一些兵法策略相关内容。

江宁和李邦华在考生中间来回巡视。

李邦华忍不住问:“江大人,这是不是太儿戏了?

以三炷香为限,还不让考生坐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江宁笑着,一脸无所谓地说:“李大人,咱们这可是武举,和文举不同。

这些学子以后都是要带兵上战场杀敌的,哪有那么多讲究。

要是连这点苦都吃不了,还不如回家哄孩子去。”

正说着,几个穿着华丽锦袍的考生,气冲冲地跟旁边的锦衣卫抗议。

江宁走过去,问道:“你们不好好答题,在这儿吵什么?”

其中一个穿锦袍的少年说:“江大人,我们参加恩科武举,一心想为国家效力,可这考试也太敷衍了,连把椅子都不给,让我们怎么安心答题?”

其他几个锦袍学子也跟着附和。

江宁看了他们一眼,心里明白,这些都是富家子弟,平时在家养尊处优惯了,站一会儿就受不了,还指望他们上阵杀敌?

江宁冷哼一声,说道:“你们参加的是武举,不是文举。

说实话,这一千张桌子,我本来都没打算准备。

你们将来要上阵杀敌,为大明开疆拓土、保卫边疆,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难不成打仗前,还得给你摆把椅子,让你舒舒服服坐着打?”

那名学子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可还是心有不甘,说道:“可是大人,文举的考生都是坐在考场里答题的。”

江宁点了点头,回应道:“既然你这么羡慕文举,那你去参加文举好了,我这儿庙小,容不下你这尊大佛。”

说完,江宁摆了摆手,两名锦衣卫立刻上前,直接把这名考生架起来,抬出了军营。

其他几个穿着锦衣的学子见状,再也不敢吭声。

江宁冷哼一声,扯着嗓子喊道:“没椅子坐就考不了试了?

将来上了战场,难不成还要敌人把脖子洗干净了,送到你面前让你砍?”

接着,江宁一边走一边大声说道:“你们当中有寒门学子,有富家子弟,还有勋贵子弟。

英国公府、定国公府,还有定远侯府都有子弟参加考试,他们都没吭声,你们叫嚷什么?

要是谁受不了我定的规矩,随时都能走!”

这时,一旁的李邦华忍不住劝道:“江大人,您这么说,会不会太伤学子们的心了?”

江宁又冷哼一声,骂道:“伤个屁!

愿意考就考,不愿意考就赶紧滚蛋!”

这话直接把李邦华惊得呆立在原地。

这时,江宁一边走一边大声呼喊:“皇上对此次恩科武举极为重视,你们想必也有所了解。

自我们大明开国以来,恩科中很少设有殿试,可这次皇上特意增设,这对你们来说,是鱼跃龙门的绝佳机会,一定要好好珍惜。

一旦错过,可就再也没有了 ,往后后悔都来不及!”

一众学子纷纷开始埋头认真答卷。

考场上,有人抓耳挠腮,绞尽脑汁;也有人胸有成竹,下笔如有神。

江宁路过孙传庭、卢象升身旁时,只见两人奋笔疾书,脸上满是自信。

江宁心中暗自惊叹:不愧是历史上的风云人物,这点考试难度对他们来说,确实小菜一碟,毫无压力。

可再看看周围,不少学子紧握着毛笔,迟迟没有下笔。

江宁仔细巡查了一圈,结果被一些学子的字迹惊到了,那字写得简直不忍直视。

江宁心想自己的字已经够拿不出手了,没想到这些学子的字比自己的还差劲。

李邦华在一旁笑着说:“江大人,大明虽以武力开国,但多年下来,武举不受重视。

这些学子能学成这样,已经尽力了,您可别太为难他们。

如今军中还有不少将领,认识的字也就几百个。”

江宁听后,感慨道:“只会打仗,不识字可不行。

看来日后有必要好好整改一下恩科武举。

武举之人不仅要能上马杀敌,还得熟读兵法,最起码得识字。

不然一个大字不识的人当将军,传出去不得让人笑掉大牙。”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