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武举正式开始

此刻,这座大营已被锦衣卫和腾骧四卫全盘接手。

京营设有三大营,分别是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 。

可这仅仅只是其中一座营寨,整个京营号称十几万人马,实际上至少有一半是虚报的人数,都被各级将领吃了空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剩下的一半,要么老弱病残,要么被勋贵们拉去府上做工,或是出城种地,算下来真正能调用的,满打满算也就三五万人。

在这仅剩的三五万人里,江宁估计,要是能找出5000具备战力的士兵,那便是成祖永乐爷在天庇佑,实属万幸了。

随后,依照江宁的安排,2000名锦衣卫与五千腾骧四卫的士兵,热火朝天地开始清理大营。

果然人多力量大,仅仅半天时间,原本杂乱不堪的大营就被整理得差不多了。

之后,江宁又仔细叮嘱了一番后续事宜,才转身返回锦衣卫镇抚司衙门。

三天后,武举恩科就要正式开考了。

前来参加考试的举子们纷纷来到京郊大营外,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江宁、袁可立和李邦华站在大营门口,望着这熙熙攘攘、人山人海的场景。

此时,整座大营由腾骧四卫的5000名士兵严密防守,2000名锦衣卫则负责维持考场内的秩序。

在考生队伍里,有出身寒门的年轻少年,满脸朝气,难掩紧张与期待。

也有家境富裕的中年子弟,身着华服,神色间透着自信。

还有身披铠甲的军中将领,身姿笔挺,气势不凡。

看着这众多的考生,袁可立面带微笑,轻轻捋着胡须,感慨道:“老夫觉着,此次恩科武举,必定能为我大明选拔出不少军中良才啊。”

李邦华在一旁连连点头,深表赞同。

而江宁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这一切,默不作声 。

武举恩科不像文举检查那般严格,考生本就可以随身携带一些兵器。

然而,还是有不少人妄图夹带违规物品蒙混过关,全被锦衣卫揪了出来。

这些人在大营门口又哭又闹,不愿接受处置。

直到锦衣卫将寒光闪闪的绣春刀拔出鞘,他们一个个才瞬间闭上了嘴,满心懊悔。

江宁见状,不禁感慨道:“无论什么时代,都从来不缺投机取巧的人啊。” 燃文小说网

考生们陆续入场完毕后,江宁、李邦华和袁可立三人一同登上了聚将台。

袁可立抬起手,轻轻一挥,刹那间,台下一众考生全都安静了下来。

接着,袁可立面带微笑,朗声道:“老夫乃武英殿大学士、内阁次辅,兼任刑部尚书袁可立,是此次恩科武举副主考官。

这时,江宁向前一步,开口说道:“本官乃锦衣卫指挥使江宁,担任此次恩科武举主考官。”

紧接着,李邦华也站出来,说道:“老夫是兵部左侍郎李邦华,出任此次恩科武举的副主考官。”

随后,江宁面带笑容,恭敬地说道:“袁阁老,您身为内阁次辅,是朝中前辈,就请您给所有学子讲几句,为他们指点一二吧。”

袁可立微笑着点头应允,面向台下,开口说道:“诸位学子,你们来自大明两京一十三省,齐聚于此参加此次恩科武举。

在此,老夫先代皇上,向诸位的到来表示感谢。

古语有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希望你们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全力以赴,认真应考,为自己谋一个好前程,也能光宗耀祖。

千万不可粗心大意,辜负了自己的努力与抱负 。”

这时,一众学子纷纷抱拳行礼,齐声说道:“谨记袁阁老训示!”

洪亮的声音在大营上空回荡,他们神色庄重,眼神中满是对这场考试的期待与决心,以及对袁可立教诲的敬重。

这时,江宁快步上前,高声宣布:“此次恩科武举正式开始,首考弓马。

所有考生即刻做好准备!”

言罢,在锦衣卫的引领下,一众考生依次前往靶场。

考核分为步射和骑射,以八十步为标准距离,每位考生共有十支箭。

规则是射中三支即为合格,射中六支评定为中等,射中九支为上等,若十支箭全部射中,则获评特等 。

随后,江宁、袁可立和李邦华三人在考场中缓缓踱步,密切观察着考生们射箭的表现。第一轮考核,上百名考生同时开弓,场面颇为壮观。

然而结果却不尽人意,只有30多人射中箭靶,而且箭着点分布零散,真正射中靶心的考生寥寥无几 ,这让三人不禁暗暗皱眉,心中对后续考核的期待与担忧交织。

这时,只见一位年轻将领张弓搭箭,一气呵成连射十箭。